老年人是保健品的消费主力军,面对广告的狂轰滥炸和误导,他们常常将保健品误认为是药品,导致疾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事实上,包括保健食品在内的普通产品并非药物,它们只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我们必须提醒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要保持警惕。
在选择适合老年人的保健品时,需要根据年龄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对于40岁以上的男性,可以选择预调节血压和血脂的保健品,如螺旋藻、沙棘油胶囊等。人到中年,随着运动量的减少和体重的增加,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个年龄段的压力也较大,因此还需要选择有助于减轻压力的保健品。对于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可以选择更年期保健食品、羊胎素等。
50、60岁是高危年龄段,容易发生中风、冠心病等突发疾病。这个年龄段的人可以选择调节血压和血脂的保健品,如纳豆红曲、银杏提取物等。
而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选择延缓衰老、补脑、调节血压的保健品,同时还需要补充钙质。身体衰老明显加剧,脑萎缩加速,骨质疏松等问题逐渐显现。这个年龄段的人可以选择卵磷脂、健脑素、钙、羊胎素等保健食品。
在购买保健品时,消费者常常存在一些误解:
误区一:误认为保健品能治病。很多消费者混淆了“医疗保健”和“治疗”的概念,认为保健品能够发挥治疗甚至治愈疾病的作用。实际上,保健品只能预防和纠正身体的亚健康状况,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误区二:盲目补充营养。一些消费者认为多吃保健食品、多补充营养就是好事,其实不然。并非每个人都需要服用保健食品。只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需要通过保健品来调节身体。过量食用保健食品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误区三:盲目相信广告。广告的数量虽然可以反映企业的实力和规模,但不能完全保证广告内容适合每个消费者。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时,不应完全以广告内容作为购买标准,以免被虚假广告和不良商家欺骗。老年人在选择保健品时应该理性对待广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购买。老年人在选择和使用保健品时应该保持理性,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被广告误导,不盲目补充营养,确保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