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观念转变的大背景下,以及补贴政策的显著增长推动下,大学生捐精活动近期在校园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甚至呈现出一种“走红”的趋势。某些男生集中的高校,由于捐精者的热情高涨,去年的捐精配额已经在今年被提前用完,场景火爆。如今,广东省的捐精者中,大学生的比例已经高达95%以上。
记者就此现象采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人类精子库的王巍医生。王医生透露,在江苏地区,完成整个捐精流程的志愿者最多可以获得0元的补贴。确实,大多数前来捐精的都是大学生。这一补贴政策,无疑是吸引大学生成为捐精志愿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开始,有一些大学生在咨询捐精时表示,他们完全不需要任何补贴。
王巍医生所工作的精子库是2001年国家首批成立的精子库之一,运行至今已经累积采集标本2万多份。每年前来捐献精子的人数并不稳定。例如,2009年有约600名志愿者,而2010年则骤降至200人,波动幅度相当大。这也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对于捐精者的筛选标准,要求十分严格。身高需在1米65以上,具备大专学历,身体健康且无遗传疾病、性传染疾病等。即便如此,合格的精液要求依然很高,需要达到普通标准的4倍密度,并且活力也比普通要求高很多。一般100个志愿者中,只有十几二十人能够达标。
捐精活动不仅仅是一项医疗行为,更是对社会公益的积极贡献。大学生们的热情参与,不仅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显示了对未来生命延续的深深关怀。随着宣传的深入和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接受捐精行为,这是一个值得欣喜的社会现象。值得一提的是,捐精并非仅仅出于补贴的吸引,更多的是出于对公益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为社会的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