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晨报报道,一场关于食品安全的重大行动在昨日展开。经过长达15个月的保存,一批总量达2.2吨的添加了致癌染料的卤鸭被成功销毁。这些卤鸭,曾是黑心作坊违法添加工业染料的物证,长时间存储于零下19摄氏度的冷库中,等待法律的制裁和公众的警惕。昨日上午,记者跟随汉阳五里工商所的工作人员,亲眼目睹了这场行动。他们首先前往该区一冷库提取这批被查处的“毒鸭”,随后将其运至汉阳郊区的一处垃圾场。在那里,经过石灰焚烧后,这些卤鸭被安全填埋。回溯至2008年12月24日,汉阳科德冷库里发生的一场执法行动。执法人员在檀李湾的4家黑作坊中查处了这批问题卤鸭。在黑作坊内,执法人员还发现了三桶无标签的工业染料“酸性橙Ⅱ”。这种橙红色的染料具有致癌性,仅0.25克的剂量便可能对成人造成危害。因其色泽鲜艳、价格低廉,一些不法商贩常将其违规添加到食品中。检测报告显示,这批卤鸭中“酸性橙Ⅱ”的含量高达131.2克/公斤。去年8月,汉阳区法院以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涉案的张加林等四人有期徒刑九个月。这起案件是我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行动中查办的首起刑事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这批物证的处理,汉阳五里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据法律法规,类似涉案物一般应就地销毁。但由于这起案件的特殊性——数量大且是我市首起相关刑事案件,处理时非常谨慎。为了后期取证、检查及法院审理的方便,工商人员将其在冷库就地封存。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后,这批卤鸭在保存了15个月后进行了销毁。据了解,为了保存这批物证,相关部门共花费了近8000元的冷冻费用。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但确保了食品安全的底线不被侵犯,维护了公众的健康权益。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任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