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作为生产精液的主要器官,与性行为及前列腺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多年来,学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研究结果却存在诸多分歧。
前列腺不仅负责生产精液,更在性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精液在性行为时的排出,使得学界对性行为与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性行为频度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有些研究以频度为观察指标,认为性行为频度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升高有关。例如,在古巴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分析发现每周超过7次的人相比每周小于3次的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更高。
也有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以美国人为研究对象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病风险与性行为频度并无关联。还有研究指出,频繁的性行为,尤其是射精,似乎能够降低总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例如,Giles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周射精5次以上的人相比每周射精少于1次的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更低。
除了和射精频度,手淫本身也成为了一些研究的关注对象。一项以英国人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年轻时手淫过频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增加有关,而年老时每周较多次数的手淫则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降低相关。该研究也指出,如果仅考虑总的性行为频度,其研究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研究结果,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存在差异,一般认为队列研究对相关关系的论证强度要大于病例对照研究。在上述研究中,Leitzmann等的研究为队列研究,其结果的参考价值相对较高。
尽管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手淫与前列腺癌之间相关性的线索,但手淫和前列腺癌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论证。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能得出通过提高手淫频度来降低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的结论。对于是否存在致癌因子以及射精是否能排出这些物质从而降低前列腺癌风险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设计来证实。我们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不盲目相信或否定研究结果,而是期待更深入的和研究来揭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