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众的心中,舞台上的角色仿佛是他们生活中的镜像,他们的情绪随着角色的命运起伏波动。当观众坐在观众席上,与舞台上的角色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时,他们的笑声便如泉水般涌动,轻松嘲笑角色的遭遇,以此获得快乐。这种状态下的同步率较低,他们的笑声更多地源于对角色的调侃和疏离。
当你将观众的目光引向舞台中央,让他们站在嘲笑对象的身边,他们的笑声就会逐渐消失。仿佛此刻,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身临其境地置身于角中。他们的情绪与角色紧密相连,同步率提高。如果观众感受到的是角色的苦难和遭遇,他们便会沉浸在悲伤之中。而当角色目光投向他们,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被观察的感觉,心中涌起恐惧。
观众的情绪有着奇特的滞留效应。通过频繁的情境切换,可以强化他们的喜悦和悲伤。当观众经历了一次变换,他们可能还未意识到这种情绪的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绪会逐渐加强。当切换变得频繁,观众开始意识到他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时,他们会感到一种尴尬。如果他们的情绪停留在喜悦的一边,他们会苦笑;如果停留在悲伤的一边,他们会无奈叹气。
最让观众感到不适的是,他们感到自己正在被观察,而观察的方式却神秘得让他们无法理解。当他们觉得自己与某个角色过于接近,却无法真正体会到角色的感受时,心中便会滋生恐惧。镜头和背景音乐是制造这种错位感受的重要手段。
在观众观看的过程中,存在两种主要的模式:现实模式与戏剧模式。当从戏剧模式切换到现实模式时,往往能触动观众的泪点;而从现实模式切换到戏剧模式时,则往往能引发观众的笑声。在这两种模式之间频繁切换,让观众停留在戏剧模式下会充满爆笑,而停留在现实模式下则会感到难过。
观众的体验不仅仅是观看一场表演那么简单。他们的情绪会随着与角色的距离、视角以及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既是演员也是观众。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正是他们所追求的观看体验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