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洋乳企质量丑闻教会我们的

  • 生活常识
  • 2025-04-11 13:55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洋乳企遭受了两次重大的打击。就在七月的盛夏,国家发改委针对包括合生元、多美滋、惠氏等乳企展开的反垄断调查刚刚掀起波澜,紧接着在八月初,全球乳制品巨头新西兰恒天然公司便爆出一则惊人的消息——其工厂在两年前生产的一批浓缩乳清蛋白粉中检测出了肉毒杆菌。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惊雷,在乳制品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

恒天然的这次事件无疑是一次质量丑闻。肉毒杆菌产生的毒素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而恒天然集团的管理疏忽导致这批受污染的乳制品流入市场。关于恒天然是否隐瞒了这一问题,也引发了广泛的质疑。新西兰贸易部长格罗泽明确表示,这批问题乳清蛋白粉是在去年五月生产的,但恒天然集团却直到今年7月31日才最终检测毒杆菌,并于8月2日向报告了这一情况。新西兰已经对此事件展开全面调查。

恒天然此次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打破了进口奶粉百分百安全的神话。但这并不意味着洋乳企的质量信誉完全丧失。事实上,这些企业在发现问题后,大多选择主动披露,积极挽回形象,避免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值得我们本土乳企深入学习和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恒天然自我检测并揪出“肉毒杆菌”这一乳品安全隐患的事实,充分显示了其质量控制水平远超国家质检部门的标准。这一事件能够迅速得到恒天然的自我曝光和主动召回,说明其在质量控制方面拥有极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这种自我要求和标准不仅超过了国家的质检标准,也高于其他乳企的普遍水平。这种高度的质量控制和责任心是本土乳企应当学习的典范。

纵观此次事件,恒天然公司的积极自查和主动信息披露,避免了食品安全危机的大规模扩散和对消费者的严重伤害。面对此次接连的挫折,本土乳企不应轻视,而应虚心学习其质量控制水平和主动披露机制。偶发性的食品安全事故无法绝对避免,但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质量控制水平,将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我们还应坚守不遮羞、不护短的信念,因为只有及时主动地披露不良信息,才能真正树立本土乳企的公信力,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任和支持。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