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与变化。曾经严重威胁营养不良者的重症肺结核正在逐步减少,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与此尽管肺炎症状趋于不典型,但肺癌的发病率却急剧攀升,支气管哮喘的病例也在不断增加。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的数据显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已显著下降。肺结核虽然仍是关注的重点,但危及生命的重症肺结核病例已较为罕见。
慢阻肺(COPD)已成为中国城市死因排名第四,农村排名第三。据统计,中国内地的慢阻肺患者超过四千万,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2%。每年因慢阻肺死亡的人数超过一百万,且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未来20年,40岁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人数可能会翻倍。
知名呼吸科专家白春学指出,慢阻肺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中国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生物燃料的使用、空气污染以及社会经济状况有关。他警告,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些“副产品”如肺癌等也在威胁人们的健康。
肺癌已成为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吸烟和空气污染是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预测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5年,中国的肺癌患者数量将超过一百万,成为全球肺癌第一大国。汽车尾气、室内装修、厨房油烟等也被认为是诱发肺癌的高危因素。
哮喘的患病率在不同城市存在较大差异。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如拉萨和西宁,哮喘的患病率相对较低;但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其发病率则明显更高。
除了上述疾病外,还有一些严重的呼吸疾病也在增加,如肺纤维化、肺栓塞等。肺纤维化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空气污染、药物使用等。而对于术后、卧床、高龄患者的肺栓塞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趋势仍在增加,特别是肺癌的急剧增加和新传染病的威胁。白春学强调,防治形势非常严峻,整个社会必须前移防线,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民众的健康。我们必须认识到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性,加强防控措施,保护我们的呼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