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专家称肺癌防治公众常陷两个误区

  • 生活常识
  • 2025-04-13 00:50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我国癌症发病态势呈现新的常态,即早期化、年轻化、女性化、腺癌化、多源化的趋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医学专家发出紧急呼吁,公众需及时更新防治理念,走出认识误区,提高对早期癌症的诊疗意识,并了解现代精准治疗模式。

王女士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这位48岁的女性,生活中并无不良嗜好,却在体检中意外发现肺部有8毫米大小的磨玻璃影。经过多家医院的判断,早期肺癌的可能性较大。虽然病变微小且尚未最终确诊,但王女士仍然果断决定接受手术。

肺癌外科专家王俊医生利用先进的电视胸腔镜技术,仅在胸壁上开了三个1.5厘米左右的小口,就成功切除了病灶,并进行了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取样活检。经过病理化验,证实王女士患的是原位肺腺癌,淋巴结未发生转移,属于早期肺癌。由于采用了微创手术,王女士术后第三天即出院,两周后便恢复了正常的工作。最值得一提的是,手术后王女士无需接受放化疗等任何后续治疗。

王俊医生指出,近年来类似的肺癌病例愈发常见,上述五个趋势日益显著。这与传统观念中肺癌患者多为高龄、吸烟男性、晚期病人和鳞癌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针对这种情况,新的诊疗理念和方法也应运而生。包括将低剂量CT检查纳入常规查体项目,放宽普查年龄和性别限制,以尽早发现早期微小肺癌;提高医生和病人对肺内小结节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一旦发现高度可疑,立即采取微创诊断和治疗措施。

王俊医生也担忧地表示,目前患者中存在两种误区。一些患者在发现小肺癌后,或因恐惧开胸手术,或抱侥幸心理按炎症长期观察,导致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另一种误区则是,小肺癌切除后的患者无需任何后续治疗,但部分患者在出院后受到他人影响,过度治疗甚至辞去工作长期在家“养病”,导致身体状况反而恶化。

针对上述情况,王俊医生呼吁进一步普及的癌症防治知识,并特别关注癌症患者的心态调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患者树立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面对癌症的挑战。只有全面理解癌症的新常态,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诊断和治疗癌症,为患者的长期生存创造更多可能。

下一篇:没有了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