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施世纶被百姓称为施公,他到底做了哪

  • 生活常识
  • 2025-04-13 13:19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在我国古代,对于德才兼备、忠义正直的官员,百姓们常常会以“公”来尊称他们,如“包公”、“关公”等。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主角,被百姓尊称为“施公”。他是如何得到百姓的爱戴的呢?

在清朝年间,因郑成功杀害了其父兄,施琅愤而投身军旅。后来,施琅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成功收复了台湾。

施琅功成名就后,他决定利用进京面圣的机会,向康熙推荐他的儿子们,以期他们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施琅虽有八个儿子,但他对其中一个二儿子却守口如瓶,未曾向康熙提及。康熙虽心生疑惑,但因自己是一国之君,不便过问此事。不久后,施琅的这个儿子被吏部妥善安排到各地任职。

公元1688年,康熙接到钦差上报,说泰州知府惩罚了他的随从。这等同于藐视君上,是犯下了杀头之罪。康熙派人调查后得知,原来是那些钦差随从一路祸害百姓、强抢民女。其他州郡长官因畏惧天子之威而不敢干涉,唯有施世纶秉公执法,为民除害。这一事件让康熙对施世纶刮目相看。

到了公元1696年,名将施琅去世。令人意外的是,江宁知府施世纶却请求丁忧。所谓丁忧,就是官员的家人去世时,官员需回家守孝,一般需要好几年。康熙得知此事后恍然大悟,派人查明真相。原来施世纶正是施琅一直未曾提及的次子。

江南江西总督也向康熙禀报,说施世纶政绩突出,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们每人捐出一文钱,为他修建了一座亭子以作纪念。从此,康熙开始密切关注施世纶。三年后,施世纶改任江南淮徐道,同样表现出色,又升做了湖南布政使。他一生为官清廉正直、为民,深受百姓爱戴。有些地方甚至为他塑像以示敬仰。

施世纶最终累死在岗位上,康熙深感伤痛惋惜。他终于明白,施琅之所以对这个二儿子绝口不提,是因为他是施琅一生的骄傲。施琅相信这个优秀的儿子无须任何关照也能凭真本事脱颖而出。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施世纶的杰出表现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他们爱戴他甚至以他为原型创作了著名戏剧作品《施公案》。他的事迹将永远被百姓铭记和传颂。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