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强调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责令各地进一步把握食品安全的重点。会议着重指出,食品安全既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监管出来的,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面对数量庞大、种类繁杂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食品安全监管面临巨大挑战。而现行的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部分生产经营者存在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问题,甚至衍生出行业“潜规则”。
总局要求各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采取治本之策,依法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试点建立食品安全授权制度,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首负责任。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要求企业法人或法人授权的质量安全负责人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负责,从产品配方、原辅料入厂、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出厂检验和放行等各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员,以解决企业管理层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针对重点品种,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全过程记录制度,形成上下游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责任机制。监督食品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可查、质量可靠、去向可追。
建立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制度,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定责任。支持行业制订行规行约,引导行业加强自律,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制度和机制,开展质量安全记录、信用档案建设等工作,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对违法违规企业予以曝光。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从建立食品安全授权制度到实施可追溯制度,再到推动诚信自律制度的建立,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大大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广大消费者,我们也应该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维护我们的饮食安全。(来源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更多关于食品安全的精彩内容,请浏览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以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