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药袋红富士”和浙江“膨大剂杨梅”的事件频繁曝光,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农药残留问题的关注。农业部数据显示,我国高毒农药的比例已从原本的30%降至不足2%,这一积极的改变仍然让人们不禁思考:农药残留真的不再可怕了吗?
“药你命”,这一担忧在许多老百姓心中萦绕不去。农产品是否真的如大家所担忧的那样,充满了农药残留,并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对此,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周普国表示,我国已经禁止了33种高毒农药的使用,且高毒农药的比例已大幅下降。
虽然有了这样的积极进展,但现实生活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周普国副司长也坦言,没有残留是理想状态,现实中无法做到。尽管从监测数据来看,我国农药残留超标率已逐年下降,但仍存在漏网之鱼。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供应都是分散式、手工作坊式生产,这些农产品往往直接进入市场,缺乏必要的质量监管。一些农药残留即使超标,也无法被现有检测标准所识别。
以山东烟台的红富士苹果为例,尽管当地曾查处违规使用退菌特和福美胂的药袋,并禁止使用,但由于交易量巨大,抽检难以发现农药残留。更令人担忧的是,退菌特和福美胂没有明确的检测标准。这显示出当前一些农药残留游离于质量监管之外。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农药使用国,特别是对于一些生长期短的蔬菜、瓜果类食品,超量施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日益严重。即使高毒农药的比例已经大幅下降,但如果这些残余的高毒农药被滥用,后果依然十分严重。老百姓最担心的并非那些有保障的农产品是否存在农药残留,而是那些无法得到质量保障的分散式、作坊式生产的农产品。如何让这些潜在的风险得到控制,如何让农产品远离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真正让农药残留不再成为公众的担忧,我们需要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尝试采用有机种植、绿色种植等更为环保的农业种植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农产品安全,保障人们的健康。这也需要、农户、消费者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