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家庭幸福感:城乡差异与流动人口家庭分离的挑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家庭幸福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家卫计委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京举办了以“城镇化与中国家庭幸福”为主题的论坛,并发布了报告。报告揭示了城乡家庭幸福感的差异以及流动人口家庭分离的问题。
报告指出城镇家庭的幸福感水平总体上略高于农村家庭。调查样本覆盖了东、中、西部10个省市,数据显示近60%的城镇家庭幸福感达到了自家期望的水平,而农村家庭的这一比例是45%。城镇家庭内部的和谐关系和较优的生活条件可能是其幸福感略高的原因。
人口流动是城镇化的重要表现,而保证家庭完整是流动过程中的关键。养老担忧、社会信任、安全问题不仅是农村家庭的困扰,也是城镇家庭的共同挑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流动人口家庭分离问题亟待解决。
调查表明,无论城乡,“夫妻和睦”、“家人身体健康”、“儿女懂事”、“长辈通情达理”、“生活有保障”以及“家人团聚的时间多”等都是影响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其中,“家人团聚”对家庭幸福的影响已经超越“孩子有出息”和“有房有车”等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指出,当下住房是我国家庭的最大支出和最重要财产。东、中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人口流动频繁,造成更多“人在他乡”的现象。流动人口家庭的分离,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流动青壮年之间的代际关系造成损伤。在城镇化进程中,除了考虑短期经济利益,还应着重为流动中的“团聚”提供制度保障,促进流动人口家庭化、市民化。
翟振武还提到,快节奏生活和高压力工作学习使得“小家庭”往往只有晚上才能共处一室,“大家庭”一年难得聚上一回,这使得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光变得更加珍贵。应该重视家庭关系的和谐,为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团聚机会。
家庭关系是影响家庭幸福的最突出因素,夫妻关系是重中之重。在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应更加关注流动人口家庭分离问题,为家庭成员的团聚提供制度保障,以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