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牛奶+黄曲霉毒素更易致肝癌

  • 生活常识
  • 2025-04-16 11:17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近期,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再次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继蒙牛公司的产品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 1超标后,深圳和广州等地也相继查出了一批植物油产品,其黄曲霉毒素B 1指标不合格。这让人们不禁对食品安全问题感到担忧。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属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代谢物。虽然它是一种真菌产生的毒素,并非病毒,但却被公认为目前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在粮油食品中,天然污染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常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是最强的。在食品卫生监测中,常常以黄曲霉毒素B1作为污染指标。

这种毒素对肝脏的损害特别大,容易诱发肝癌。其毒性相当于的10倍,更是的68倍。除此之外,黄曲霉毒素还是引发消化道、乳腺、肾脏等肿瘤的“幕后黑手”。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曾集中爆发过肝癌,研究表明,这与长期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酱有关。如果同时摄入富含酪蛋白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患肝癌的风险会更高。这提醒大家,酪蛋白可能成为黄曲霉毒素发挥毒力的催化剂。

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只有在高温达到280℃以上时才能被杀死。在广州这样的湿热环境下,黄曲霉毒素很容易滋生。它在25-32℃的温度下,在80%-100%的相对湿度下生长迅速。而且,它具有不溶于水、己烷、石油醚和,但易溶于油、氯仿、甲醇及乙醇等特性。如果发现食物有霉点,想通过煮沸的方式去除黄曲霉毒素是不可能的。

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十分广泛,可见于土壤、粮食、油料作物和种子中。特别是在粮谷类作物中,如花生、玉米、大米等及其制品中更容易出现污染。其中,花生、花生油和玉米受污染的情况最为严重,大米、小麦和面粉的污染相对较轻,而豆类则很少受到污染。除此之外,其他作物如白薯干、甜薯、胡桃、杏仁等也曾有受到污染的报道。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仅要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还要了解相关的知识,学会预防和处理。在食用食品之前,要仔细检查是否有霉变现象,并尽量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下一篇:没有了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