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视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及其签约艺人相关信息
新京报报道,随着爱奇艺等三家视频网站与正午阳光、慈文传媒等影视公司联合发起的抵制天价片酬行动的持续发酵,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8月11日,这一抵制行动得到了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协会的支持,同时横店影视行业协会也加入了抵制天价片酬的行列。这些行动的核心共识是:每部影视剧所有演员和嘉宾的片酬总和不得超过总制作成本的40%,主要演员的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这是根据今年6月中央多部委提出的要求。
行业内的许多公司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如爱奇艺、慈文传媒等9家公司明确提出,他们制作或购买的影视剧,单个演员片酬合计不得超过5000万元。在此背景下,不少影视公司表态支持,包括华谊兄弟、腾讯、华策影视等。
此消息在资本市场也产生了反响,部分影视概念股股价出现波动。除了公司内部的积极响应,甄子丹等演艺界人士也表示支持抵制天价片酬的行动。网上有消息传出部分明星如杨幂开始降低片酬,但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那么,明星的片酬到底有多少呢?根据华视娱乐的招股书以及部分影视公司的年报,一些明星的片酬已经高达数千万甚至过亿。例如,《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孙俪及其团队获得6048万元,陈晓及其团队获得2750万元。而电视剧《谈判官》中妮妮的片酬更是高达9800万元。
对于这种现象,一位在电影制作发行公司工作的高管表示,经纪公司为明星开出超高的薪水后,其他人气相近的明星也会要求更高的薪水。而在资本层面,部分公司会通过高薪、股权等方式绑定明星,以保持市值稳定,从而间接推高明星的薪酬。面对质疑,腾讯、优酷、爱奇艺等平台并未直接回应,但分析认为,剧买家平台在购剧时可能间接推高了明星片酬。
随着今年六月中央相关部门的联合通知,对于影视界演员薪酬的规定愈发严格。该通知强调,每部电影、电视剧以及网络视听节目中的演员和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总制作成本的40%,主演演员的片酬则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这一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影视行业走向更为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尽管这一措施并非广电部门的正式规范性文件,但其背后的行政监管意图明显,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出台。新京报的记者就未来的规定和限薪的影响多次致电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虽然电话未能接通,但业界对于这一举措的关注度和讨论度持续走高。
对于这一“紧箍咒”,业界人士的看法各异。有的认为,这是规范行业秩序、提升作品质量的必要之举;也有人担忧,这一规定可能会被某些剧制作人以种种方式规避。
在话剧制作领域,限薪的影响更为直接。一位从事话剧制作多年的人士表示,如果核心演员的片酬过高,将会压缩制作成本,影响剧作的整体质量。而在电影领域,虽然限薪对电影制作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业内公认的是,电影的产业链较长,影响因素众多,不会过分依赖个别明星。
有接近艺人经纪领域的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尽管公司的初衷是好的,但现实情况却充满未知。明星们往往有自己的工作室,即使不参与拍摄,也可以通过综艺节目和广告获得收入。影视公司给明星的报酬形式也不仅仅是稿酬,还可能是股权、房产等项目。如果未来对高薪酬的抵制真的发展成行政手段,一些公司可能会通过股权等形式规避规定。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建立稳定的造星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让更多新鲜血液注入这个行业,影视行业的供需才能真正达到平衡。明星片酬虽然高,但基本上是市场行为,应该用市场手段来降低片酬。观众们也应该更加关注作品本身的质量,而非仅仅关注明星的片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于华视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及其签约艺人的更多信息,请关注本站点以获取资讯。期待影视行业能够在规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优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