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央行宣布全面降准的政策实施,人民币汇率展现出了大幅走强的态势。自12月8日起,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突破了6.35关口,创下了自2018年5月份以来的新高。
事实上,近三个月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升值趋势。这一升值的背后,与我国外贸的强劲表现以及短期资本的流入息息相关。对于未来展望,专家指出,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的空间可能较为有限,或将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
在12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以6.3677,较前日调升了61个基点。当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上升,均突破了6.35重要关口。我国的外贸数据在这一时期表现出色,海关总署12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1月进出口超出了市场预期,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规模。
股市的升温也带动了资金市场的活跃。12月8日,A股三大股指均涨超1%,北向资金也呈现出净流入的态势。根据Wind数据,当日北向资金净流入额创下近一个月的新高。这一态势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维持,显示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对于短期人民币走强与降准是否有关的问题,有关专家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降准与汇率走势并没有确定性的规律。汇率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基本面、市场供求、内外货币政策以及国际资本流动性等。本次降准并未改变货币政策的稳健基调。
人民币与美元的同步走强现象也引起了关注。自今年9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连续升值,与此美元指数也呈现出偏强势的态势。对于这一现象,专家表示,主要是因为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率显著上升,导致美联储开始调整货币政策,可能推动美元指数上升。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则主要得益于强劲的出口、资本流动以及外汇储备的增长。
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贸数据、资本市场、货币政策等。虽然短期内人民币呈现升值趋势,但未来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应该保持谨慎,合理把握风险,做好汇率风险管理。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够继续加强宏观调控,保持外汇市场的稳定,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由于新冠疫情后的中国经济复苏步伐领先全球,叠加中国的长期利率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进一步巩固了国内外投资者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
华创证券的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指出,人民币近期反向走强背后有两大主要推动力:交易因素和基本面因素。自9月以来,交易量的显著放大和交易情绪的积极助推是汇率走强的关键因素。今年以来的贸易顺差扩大,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同步上升,企业结汇意愿的提升也增强了人民币需求的基本面。
那么,2022年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张瑜认为,中美可能呈现经济、货币双背离的格局。在经济方面,中美经济增速之差正在收窄;而在货币方面,中国货币政策可能在明年增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呈现稳中略松的格局,而美联储则已开启货币政策收紧周期。历史上,在三轮中美经济、货币背离期间,人民币汇率均呈现贬值趋势,因此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弱的概率更大。
中国银行研究院的研究员周景彤等人也指出,预计2022年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稳定,但也将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供需两端的放缓、市场预期的动摇等原因导致中国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外部需求的放缓和生产成本上升可能使外贸出口减速,经常项目顺差收窄。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正常化也支持了美元的走强,非美货币面临贬值压力。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调控工具充足,因此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仍将在合理区间内波动。
观点由网友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通过以下进行举报: 或 。一经查实,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