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味精的传言,如“吃多了会变笨”、“对身体不好”等,一直不绝于耳。随着人们对营养和饮食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关于味精的疑虑也愈加普遍。那么,味精究竟是何物,它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呢?
味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7年,当时日本人在烹饪海带汤时,意外发现了一种鲜味物质。这种物质是从海带中提取出来的,只需将其加入食物中,便能显著增强食物的鲜味。这种物质,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其实,味精是通过淀粉、甜菜等原料发酵后得到的天然产品,其生产过程中并未添加任何化学原料。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味精,是高度纯化的发酵产物,其谷氨酸钠含量在我国国家标准中要求至少达到80%以上。
对于味精的安全性,尽管有一些争议和讨论,但权威机构如美国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等,均认为味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是安全的。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味精摄入与超重、肥胖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关联。例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和食品安全研究所的翟凤英副所长表示,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成年居民味精消费与超重情况有一定关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也显示,长期大量摄入味精的人超重或肥胖的几率较高。除此之外,日本的研究人员还发现,过多的味精摄入可能会导致视力损伤。由于味精中含有钠,因此过多摄入也可能导致高血压等问题。
作为增鲜的调味品,适量摄入味精对于成人来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对于孩子和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老人来说,最好避免食用。很多人认为鸡精比味精更加健康,但实际上鸡精的主要原料仍然是味精和盐,与鸡肉的关系并不大。不要被一些误解所误导。
尽管味精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的,但我们仍然需要注意合理摄入,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在享受美食的也要关注营养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