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的故事与圣济堂制药的转型之路
王女士,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生活的压力与困扰让她近期颇感无奈。她的婆婆生病住院,急需资金,而家庭的困境让她不得不向远方的丈夫求助。她的故事让人心生同情。
与此贵州圣济堂医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圣济堂”)正面临转型的困境。近年来,这家以“医药+化工”双主业发展的公司遭遇业绩下滑的困境。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圣济堂决定进行转型。
圣济堂前身为贵州省国资委控制的赤天化集团旗下的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自2014年起,经过股权和资产重组,赤天化转型为以丁林洪为控制人的综合性公司,并更名为圣济堂。近年来其业绩并不理想,连续七年归母净利润下跌。
圣济堂决定剥离化肥化工业务,专注于医疗大健康产业。这一决策的背后,是其旗下的贵州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梓化工”)的经营状况不佳。桐梓化工是贵州最大的氮肥企业,但其营业收入虽高,却贡献了大量的利润亏损。
事实上,圣济堂的业绩问题不仅仅体现在财务报表上。曾有报道指出,圣济堂为了完成业绩目标,曾采取虚增营收的手段。2019年,上交所因此对圣济堂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纪律处分。
圣济堂的转型之路并不容易。其收购的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济堂制药)虽然一度挽救了公司的业绩,但近年来也面临压力。圣济堂制药曾承诺在2016-2018年实现特定的归母净利润,但实际情况并未达到预期。
面对困境,圣济堂决定公开挂牌出让桐梓化工的100%股权,以转型为以“大健康”业务为单一主业的上市公司。这一决策的背后,是圣济堂对未来的期待与决心。
王女士的故事与圣济堂的转型之路都充满了挑战与困境。王女士面临的家庭困境让人同情,而圣济堂面临的业务转型挑战则让人关注。希望圣济堂能够成功转型,走出困境,为王女士等更多人带来健康与希望。
圣济堂制药以一种精心策划的财务操作方式虚增了营业收入。通过向业务员销售货物并允许其自提,再由大股东提供资金给个人,经过多次转账后流入业务员账户,业务员再将资金转回圣济堂制药作为销售回款。这种操作手法使得圣济堂成功虚增营业收入达155.89万元。除此之外,圣济堂还通过向供应商支付税点的方式开具无实际交易背景的采购发票,制造采购入库假象,虚构了原材料和包装物的入库价值高达190.38万元。
2018年1月27日,圣济堂公开表示已向贵州证监局提交整改报告,并宣布相关整改工作已圆满完成。圣济堂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该公司存在未充分披露关联资产出售事项的重大风险和后续进展,以及未披露化工子公司被责令停产事项等违规行为。上交所对贵州圣济堂医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暨时任公司董事长丁林洪以及贵州渔阳贸易有限公司进行了公开谴责,并对时任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吴善华进行了通报批评。
更令人瞩目的是,这家上市公司涉及违规担保、行贿等违法行为。最近的一次事件发生在5月6日,上交所对圣济堂及其关联公司赤天化集团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通报批评。公告显示,圣济堂为赤天化集团向农发行赤水支行申请的5.5亿元贷款提供了长达五年的担保,而实际保证期间与公司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担保期间不一致。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除此之外,圣济堂还涉及多起法律诉讼,大多为合同纠纷。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圣济堂及相关企业涉及的法律诉讼多达十七起。不仅如此,圣济堂还存在未依照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的情况,因此被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名单中。幸运的是,该公司后来移出了该名单。
除了上述行为外,还有报道称一位医药行业的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为圣济堂谋取利益并收受了其好处费。这些行为无疑给圣济堂的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如此多的争议和违规行为,圣济堂需要深刻反思并加强内部管理,以恢复公众对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