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员工即将离职之际,他们的心理状态往往会有所变化,这些变化也会在他们的行为上有所体现。对于离职的员工,他们的离职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是已经找到了新的工作机会并顺利拿到offer,另一种则是暂时先辞职再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这两种情况下的员工在离职前的行为表现上存在着微妙的差异。
为何有些员工的辞职如此突然?对于那些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经验丰富的员工来说,他们深知“闷声发大财”的道理。在没有找到下一个合适的落脚点之前,他们不会让公司察觉到任何风吹草动。职场如同战场,一旦过早暴露离职意向,可能会面临各种不利的局面,如被变相排挤或者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离开公司的理由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待遇问题、发展前景不明朗或是遇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面对更好的机遇,自然要牢牢把握。
那么,员工在准备辞职时会有哪些表现呢?细心的观察者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员工在决定离职前,通常会有以下表现:
他们对工作任务的态度会变得消极怠慢。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虽然身体还在岗位上,但心思早已飘远。我曾经的一位同事,平时工作非常积极,但后来因为加薪无望而失去了动力,不久便离职了。
准备离职的员工会频繁请假或要求休假。比如我的姐姐在离职前的一段时间频繁请假去面试新工作,甚至在找到新工作后立即休完了一年未休的年假。
员工在离职前会开始整理自己的私人物品和收集在职时的信息。他们会担心离职后公司对其在职期间的薪资等福利不予保障,因此会收集一些个人的在职信息。工位的私人物品变少也是员工离职的一个明显迹象。
即将离职的员工会拒绝加班,甚至会准时下班。他们对加班的态度会变得冷淡,不再关心公司的加班要求,甚至可能不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如迟到早退等。这些都是员工离职前的典型表现。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应届生比过去更容易辞职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对现实社会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网络。当他们首次踏入社会并参加工作后,可能会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较大,这会导致他们频繁跳槽。但现实是,每一次的跳槽并不一定能找到更理想的工作,这让他们不断陷入循环。每个辞职的应届生背后都有他们的理由和故事,我们需要理解并尊重他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