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言论攻击:特朗普与奥巴马的对立
特朗普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奥巴马执政不力,声称正是由于奥巴马的“不称职”,他才得以有机会入主白宫。他在一条推文中言辞尖锐地表示,如果奥巴马能够有效执政,那么“唐纳德·特朗普也不会在此刻站在这里”。不仅如此,特朗普更是直言不讳地称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最腐败的一届”,甚至指控其监视特朗普竞选活动的行为涉嫌“叛国”。这样的指责与攻击反映出特朗普对于政治对手的尖锐对立和个人恩怨。
二、米歇尔言论的正当性受质疑:特朗普的反击策略
特朗普对于米歇尔在公众场合的言论也持有批判态度。他批评米歇尔的演讲形式和内容过于陈旧,认为其演讲是提前录制且内容过时,甚至指责其分裂国家。在一次集会上,他甚至嘲讽道:“谁想听提前录好的演讲?”特朗普还翻出米歇尔在2008年曾贬低希拉里·克林顿的言论,暗示其立场转变过快。这些攻击性言论显示出特朗普对于公众舆论的操控和个人立场的坚持。
三、自我标榜与对比攻击:特朗普的自我塑造
特朗普善于夸大自己的政绩,并善于通过对比来凸显自己的优势。他宣称自己在任期间创造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体”,并将就业增长和股市高点的成绩归功于自己的政策。他通过贬低前任奥巴马在应对危机时的表现来衬托自己防疫措施的“有效性”。这种自我塑造和对比攻击的方式展现了特朗普对于自身政治成就的重视和维护个人形象的策略。
四、长期的舆论博弈:特朗普与米歇尔之间的持久冲突
特朗普与米歇尔的隔空交锋远未结束,这一对立持续了数年之久。从2024年的再次挑拨米歇尔与希拉里的关系到2025年重申米歇尔的言论“早已脱离现实”,这些行为不仅巩固了特朗普的支持者基础,也反映出他在试图削弱对手阵营的舆论影响力。这种长期的舆论博弈展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持久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特朗普的每一个举动都试图影响公众舆论,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