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冬季气温预测:偏暖为主,波动显著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即将到来的2025年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比常年同期偏高。这一趋势,特别是在辽宁南部、天津、河北南部等地,气温可能上升1至2摄氏度。值得注意的是,受拉尼娜现象的潜在影响,这个冬天我们将可能面临剧烈的冷暖波动,极端寒潮与阶段性高温并存。
二、区域性气温差异明显
在北方地区,东北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的气温可能会偏低,寒潮频繁发生。例如,在2025年1月,内蒙古的气温曾跌至零下38摄氏度,沈阳局部地区的气温更是跌破零下25度。虽然华北和黄淮地区整体偏暖,但仍会遭遇突如其来的“断崖式降温”。
而在南方地区,华南西部可能会出现气温偏低的情况,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将持续偏暖,部分地区的气温可能比常年高出2至3摄氏度。这种南北差异,形成了北方寒冷如冰窖,南方炎热如温室的现象。
三、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双重影响
虽然2025年初的弱拉尼娜现象已经消退,但秋冬季节可能再次出现拉尼娜现象,形成“双重拉尼娜”的局面。这种现象可能会加剧气候的不稳定性,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比如南方的干旱加重,北方的寒潮强度增强。
四、实际观测数据的支撑
吉林省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24至2025年的冬季,温度偏高,降水偏少,这与“暖冬”的特征相符。值得注意的是,气象学的判断需要基于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一次或几次的寒潮或高温并不能代表整体的趋势。
2025年的冬天,我国总体上将呈现“暖干”的特征,但我们需要警惕区域性、阶段性的极端寒冷天气。建议公众密切关注实时的天气预报,做好应对气温剧烈波动的准备。这个冬天,让我们既享受温暖的阳光,也警惕突如其来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