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顾:迈克尔·罗哈纳的文物盗窃行为
在深夜的寂静中,一场令人震惊的文物盗窃案在费城富兰克林博物馆上演。那是2017年12月的一个夜晚,美国男子迈克尔·罗哈纳潜入了博物馆的展厅。他掰断并盗走了一尊珍贵的兵马俑的左手拇指,并将这一破坏行为拍照上传网络,公然炫耀。这尊被盗的兵马俑是一尊“骑兵俑”,保价高达450万美元。
经过漫长的审判过程,这场案件曾因为陪审团意见分歧而在2019年判决无效。时隔多年,2023年,案件重新启动审理。最终,罗哈纳承认了州际贩运罪名,检方撤销了最高30年刑期的指控。
判决结果终于揭晓。2023年9月,费城联邦法院对罗哈纳判处了5年缓刑。除此之外,他还需要缴纳5000美元的经济处罚,并支付未确定的赔偿金额,赔偿对象包括博物馆、保险公司以及中国方面。为了弥补其罪行,他还需要完成100小时的社区服务。
对于这一判决,罗哈纳当庭表达了他的歉意,向中国和他的家人致以深深的道歉,表示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及其应受的尊重。美方检察官指出,罗哈纳的行为对国际文化交流造成了“永久损害”。
此案耗时近6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部分舆论认为量刑过轻,与1987年兵马俑盗窃案的判决(案犯被判死刑)形成鲜明对比。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文物外展的安全风险,也揭示了文物保护所面临的法律挑战。这一案件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物保护与传承需要更加严格和有效的法律保障。这也引发了关于文物跨境保护的讨论,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和加强文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