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终审判决的异议与后续反应
在历经漫长的司法程序后,2022年11月30日的二审维持死刑判决如巨石般压在劳荣枝家属心头。面对这一结果,家属们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对判决的强烈异议,明确表示不服,并坚定选择继续通过法律程序进行申诉。他们对案件的定性和量刑提出了深刻的质疑,声音响亮且坚决^[6]^。
时间流转至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通知家属“妥善准备后事”。这一通知引发了家属间的分歧。一部分人理解这是司法程序中必要的善意提醒,有助于他们为即将发生的事件做好心理准备。另一部分人却担忧这暗示着案件已无回旋余地,预示着劳荣枝生命的终结^[1][4]^。
家属们在关注死刑复核程序合法性的也持续关注案件的公正性。他们呼吁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避免因为任何形式的程序拖延而损害司法公信力,损害劳荣枝的合法权益^[1][4]^。
终于,在2023年12月18日这一天,劳荣枝被执行死刑。在此之前,家属与其进行了最后一次会面。劳声桥,劳荣枝的二哥,表示在会面之前,他们并没有特别准备遗言或物品,而是以平常的态度去面对这最后的时刻。这次会面反映了家属在面对终局时的复杂情绪^[3]^。
而在案件定性方面,家属始终坚定地认为劳荣枝在共同犯罪中处于从属地位,其罪责不应等同于主犯。他们质疑司法过程中是否存在主观性量刑因素,担心劳荣枝因不是主导者而承担了过重的罪责^[1][4][6]^。这一立场与劳荣枝本人“罪不至死”的自辩形成了呼应^[5]^。家属们希望,正义的审判能够真正体现公正,而不是简单的一纸判决。他们对劳荣枝的未来和命运保持着深深的关切和期待,希望法律的最终裁决能够符合事实和正义。这一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司法公正和量刑问题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