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启幕,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年起点,迎来了“健康中国2030”的黄金时代。回首往昔,我国医疗体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建国前的35岁跃升至2019年的77.3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这一成就令人瞩目。
在这波澜壮阔的医疗改革浪潮中,卫生工作方针历经五次大的调整,但始终坚守一个核心理念:预防为主。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名誉会长殷大奎在《健康中国大家谈》中强调,预防是战略性的方向问题。中国在全球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充分证明了我们国家对预防工作的重视。尤其是慢性疾病防控,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方向。
殷大奎指出,当前面临的主要健康挑战是慢性疾病。它们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的沉重负担,包括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疾病、肿瘤以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现有的慢性病患者已接近3亿人,且每年新增1000万人。这一庞大的群体呼唤更为有效的慢病管理手段。
好消息是,数字化手段正在助力医疗事业的腾飞,为慢病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殷大奎认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为慢病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手段可以帮助患者便捷地监测健康指标,避免频繁跑医院,同时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在数字化浪潮中,慢病管理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相比传统方式,数字化慢病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分级诊疗、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就诊门槛、优化医疗诊断。以糖尿病为例,不少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线上科普、问诊、药品配送等服务,提升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药品的可及性。
公立医院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针对院内慢病管理存在的问题,如医护人员专业性差、信息孤岛严重等,智云健康推出了信息化SaaS平台“智云医汇”。此平台对接医院HIS系统,收集患者的全病程数据,建立个人档案,并通过AIoT设备连接医疗器械,提供精准慢病管理解决方案。在某三甲医院的合作中,运用精准MDT慢病管理流程后,患者住院天数缩短、血糖水平提高,成效显著。
智云健康正通过医联体模式创新、精准慢病管理流程等多种方式推动数字慢病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目前,其服务已覆盖1900多家医院、16万家药店,成为中国数字慢病管理的典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模式的持续优化,我们期待慢病管理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近年来,政策焦点逐渐转向疾病预防,标志着从治疗到预防的重大转变。这一趋势在慢性病管理领域尤为明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将其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作为核心目标之一,并倡导实施全面的慢性病防控策略,以实现全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在这个背景下,数字化慢病管理平台崭露头角。借助前沿技术,这些平台正建立起标准化的线上疾病管理流程,成为传统医疗的有力辅助。它们不仅提供了便捷的管理工具,也让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
在《健康中国·大家谈》节目中,我们见证了数字化慢病管理的重要性和潜力。这档节目由半月谈杂志社、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联合呈现,并由智云健康独家赞助支持。这是一档深受欢迎的大健康领域专家访谈节目,从多个角度行业发展,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持等。
在这档节目中,嘉宾们深入了数字化慢病管理的未来趋势和发展前景。他们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的增长,数字化慢病管理将逐渐成为慢性病管理领域的主流方式。这些平台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它们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健康中国·大家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慢病管理行业发展的窗口。在这个背景下,数字化慢病管理平台正在成为慢性病管理领域的重要力量,为全民健康管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