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开幕。全国政协委员高晓笛用手语“演唱”国歌,无声的语言传递着坚定的信念和爱国的情怀。而在北京冬残奥会的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委员邰丽华带领听障人士组成的手语舞者更是用别样的方式“唱响”国歌,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网友的心灵。
除了感动,我们还需关注听障人士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雷冬竹这位全国人大代表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强化听力残疾医疗救助”的建议。她提议将助听器及人工耳蜗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并提出国家集中采购以降低产品价格的策略。这一建议无疑为听障人士带来了福音,也体现了国家对听障人士的深切关怀。
在众多代表委员的提案和建议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医保使用的关注。从罕见病用药到器官移植手术费用,再到不孕不育的诊治项目,代表委员们纷纷提议将更多医疗项目纳入医保范围,以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他们还对医保数字化、智慧监管等议题提出了建议和期待。
今年工作报告提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提高30元。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加,更是国家对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的体现。根据国家医保局的数据,居民医保筹资标准的逐年增加,意味着财政对医疗保障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医保的温暖和保障。
医保基金被老百姓称为“看病钱”“救命钱”。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的国家还致力于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确保生产供应。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让老百姓在看病就医时更加便捷、实惠。
雷冬竹这位湖南省三甲医院的院长,平时关注老百姓的用药问题。她提出改善国家基本药物供应现状的建议,并呼吁将更多常用基本药品纳入医保目录,以降低采购成本,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她的提议不仅体现了对老百姓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医疗保障问题的重视和投入。
无论是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和建议,还是工作报告中关于医保的种种举措,都体现了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投入。医保作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福利和便利。重塑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医保局的崭新篇章
自百姓在看病就医过程中遇到诸多困扰以来,国家医疗保障局于2018年应运而生。这一重要机构将此前分散于原国家卫计委、人社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的医保职能统一整合,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为解决老百姓的难题注入了新的活力。
针对雷冬竹的建议,国家医保局在成立后的2019年积极回应。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激发了医院采购和使用价格低廉药物的积极性。《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更是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等类别。雷冬竹对此表示满意,并分享了她的亲身经历。在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前,她曾多次在部门间“扯皮”的现象中碰壁。而现在,随着医保问题的集中处理,“扯皮”现象已成为历史。
国家医保局的成立,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看病就医的实惠与便利。例如,心脏支架的价格从万元降至千元,令人瞩目的“灵魂砍价”更将70万元一针的“天价药”砍至三万多元。医保信息平台的建设让老百姓拥有了“口袋里的医保营业厅”,而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也覆盖了全国。
据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21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达2.8万亿元,支出为近2.4万亿元。人们关注,未来哪些医药耗材将纳入医保范围。对此,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隆学文回应称,医保谈判旨在找到患者合理基本用药需求、医保基金安全和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之间的平衡。在坚持医保“保基本”的功能定位下,以全国医保使用量为,与企业达成共赢,真正惠及患者。
在这一崭新篇章中,国家医保局不仅优化了医疗保障体系,更以实际行动回应了社会的关切,让老百姓的医疗健康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期待未来,随着更多医药耗材的纳入和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老百姓将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