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材矮小,让家长忧心忡忡。来到医院检查,却找不到明确的病因。这样的孩子,是否意味着无需治疗,只需静待成长奇迹的出现呢?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杜红伟医生,他是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小儿内分泌儿童生长发育中心的专家。从医四十余年的他,尤其是三十多年的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专科经验,使得他在处理儿童罕见病、生长障碍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杜医生告诉我们,这种不明原因的身材矮小在医学上被称为特发性矮小(ISS)。在矮小的孩子中,只有约5%有明确的病因,而特发性矮小则占据了60%~80%,是矮小儿童中最常见的类型。
特发性矮小并非毫无病因,只是现有的医疗技术尚无法明确其根源。可能的原因包括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基因缺陷、生长激素启动子功能障碍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基因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在特发性矮小的孩子中发现更多与生长激素相关的基因异常。
那么,如何诊断特发性矮小呢?杜医生为我们列出了诊断依据: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出生时身高和体重正常,无病史;除外已知导致矮小的疾病;无心理和严重的情感障碍;生长速率稍慢或正常;各项检查正常,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GH峰值达标,骨龄正常或延迟。
诊断为特发性矮小的孩子,杜医生强调需要积极治疗。观察并不能解决问题,等待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如果不进行治疗,孩子的最终身高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男生可能不超过160cm,女生可能不超过150cm。这将会对孩子未来的生活造成巨大压力。
为了改善孩子的身高,特发性矮小患儿可以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治疗。美国FDA已经批准了这种治疗方法,且多年的临床试验证明它是安全有效的。
杜医生特别提到,对于特发性矮小的孩子,治疗的起始年龄国内推荐为5岁。根据NCGS的大样本数据,治疗的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家长们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一旦发现孩子身材矮小,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特发性矮小并非无法治疗的疾病,但需要积极干预。家长们应该保持警惕,及时就医,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用药剂量与生长激素治疗在特发性矮小症(ISS)中的应用
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为特发性矮小症(ISS)批准了特定的生长激素剂量。这个剂量范围精确到微克每千克每天,即43至53μg/(kg·d),换算成每周则是0.30至0.37mg/kg。医生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体重来精确计算所需的生长激素剂量。如果孩子的生长反应不够理想,医生可能会酌情增加剂量。
疗效评估是生长激素治疗的重要环节。对于ISS患儿来说,身高标准差的改变(SDS)是判断治疗效果的最佳指标。除此之外,我们还关注生长速度的变化。生长激素治疗的第一年,如果身高SDS改善在0.3至0.5之间,且身高增长速度增加超过3厘米,那么就认为治疗是有效的。
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治疗的依从性和生长激素的敏感性。如果个别孩子的治疗效果不佳,同时血IGF-1水平低,那么可能需要提高孩子的依从性或者增加生长激素的剂量。对于治疗效果极差的ISS患儿,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原因,甚至进行基因检测以找出解决方案。
关于疗程和停药时间,生长激素的治疗周期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的。为了尽可能改善孩子的最终身高,我们建议至少治疗一年以上。通常,治疗时间越长,身高的改善效果越显著。
停药的决策也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当孩子身高接近其预计的成年终身高,且生长速率明显减缓,比如每年生长少于2厘米,骨龄(BA)男性超过16岁,女性超过14岁时,我们可以考虑停药。如果孩子经过治疗后,其身高已经达到了健康成人的身高范围(大于-2SD),或者已经达到了孩子及其家长的理想期望,那么也可以选择停止治疗。
生长激素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细心的观察,帮助每一个ISS孩子达到最佳的成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