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线】研究发现:肺癌诊断迎来新希望
近日,一项激动人心的研究成果在世界临床检验医学权威刊物《临床化学》杂志上公布。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黄钢教授与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覃文新教授联手完成。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血清学标志物DKK1,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肺癌,作为一种高死亡疾病,其五年生存率低于15%,大多数患者在确诊一年内便不幸离世。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当下,寻找有效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黄钢教授团队在盛世乐等科研人员的协助下,发现肺癌患者血清中的DKK1浓度明显升高。与其他恶性肿瘤、良性肺疾病和健康人群相比,这一变化尤为显著。联合检测血清DKK1和CYFRA21-1可将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灵敏度提升至89.6%,而血清DKK1和NSE的联合检测则可将小细胞型肺癌的诊断灵敏度提高至86.2%。血清DKK1水平还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生存期等密切相关。
科研人员采用超灵敏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成功建立了DKK1检测方法,为血清DKK1的准确、灵敏、高效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这一发现无疑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新闻聚焦】重点流域水质监测结果公布,治污形势依然严峻
环境保护部近日公布了一项引人关注的结果:在2008年度重点流域的水质监测中,三成断面水质未达标。这项考核涉及海河、辽河、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的21个省(区、市)。
具体数据显示,“十一五”规划确定的115个考核断面中,有80个断面水质达标,但达标率仅为69.6%。部分流域如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海河等以高锰酸盐指数评价时达标率较高,而太湖、巢湖等流域的水质状况则不容乐观。列入规划的1834个治污项目已完成(含调试)773个。部分地区的“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如海河流域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未通过考核。
环境保护部的新闻发言人陶德田指出,当前重点流域的治污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的问题包括规划项目投资缺口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不高以及氨氮等污染问题突出。特别是海河、辽河等流域的氨氮超标问题以及太湖、巢湖等流域的氨氮和总磷达标率低的情况令人担忧。
这项考核结果的公布提醒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水质状况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希望各地及相关部门能够加大治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质的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