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留学生归国比例持续攀升。据教育部数据显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即从2012年至2022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在完成学业后,超过八成的选择回到祖国发展。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更是上升至84%,相较十年前增长了数个百分点。相较之下,根据数据显示,留学生回国与出国人数之间的逆差正在逐步缩小。这种变化反映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
这一趋势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教育部构建了覆盖出国前、在国外、回国后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如平安留学的行前培训和国家留学人才回国就业服务平台等举措,为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与支持。各地也纷纷推出落户优惠政策,吸引留学生归国。如北京为45岁以下硕士学历的留学生提供落户通道,上海则允许留学回国两年内申请户口。这些政策不仅提供了便利,更体现了国家对留学人才的重视和期待。
多元化的驱动因素也在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国际局势的变化促使人才回流,而国内的高质量发展机遇也在增加。特别是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需求尤为旺盛。海归的平均薪酬也连续六年增长,达到了每月15440元的高位,明显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水平。
留学格局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目的地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美英澳加等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等也展现出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在专业选择上,更加贴合市场需求,理学、工学等STEM领域的比例显著提高。这一切都反映出我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也展现了留学人员对国家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这不仅是一种人才回流的现象,更是一种全球视野下的人才布局和未来发展的信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