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在充满古色古香的磁器口小镇,蒋女士在闲逛时走进了一家糖果店,她挑选了六块看起来十分诱人的牛乳派糖果。当她结账时却惊觉总价高达466元。原来,这家糖果店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计价方式:“12.8元/50克”,换算下来即是每斤128元。由于标价单位被部分遮挡,蒋女士在挑选糖果时并未注意到这一细节,导致了这个小小的误会。
商家的回应
店主对此事件做出回应,他们使用的是高质量的进口原料,加之景区的租金成本高昂,使得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他们强调自己做到了“明码标价”,并未隐瞒价格。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后,店铺已经调整标价方式,改为更为直观的“128元/斤”,并接受了相关部门的指示,停业整顿三天。
争议焦点分析
这个事件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标价方式:商家采用“12.8元/50克”的计价方式非常规,而且部分消费者反映价格单位被物品遮挡,这有可能误导消费者,让他们忽略了实际的价格。
2. 消费场景与策略:在旅游景区的商铺,利用游客可能存在的“试吃后不好意思不买”的心理,结合“切后不退”的销售话术,可能加剧了消费者的不适感。
3. 监管认定:尽管商家有定价权,但必须遵守《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不得误导消费者。
类似现象的警示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与近年来频发的“雪糕刺客”、“文具刺客”事件有着相似的逻辑——都属于高价隐蔽性消费。这些事件大多针对年轻群体,利用新奇包装或者非传统的计价方式,诱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对于商家来说,透明公正的定价策略和明确的标价方式至关重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议。对于消费者而言,也需要提高警惕,理性消费,特别是在旅游景点等地方,要留意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