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月亮洒下清辉如练,将大地温柔地裹在银色的纱帐之中。在这个月圆之夜,我想起了去年中秋的温馨场景。那时,父亲带着一份特别的礼物从远方归来,那是一盒精美的苏式月饼,上面印着玉兔图案,寓意着吉祥和团圆。
母亲则在阳台上精心布置了一个小型的节日空间。一张小方桌上,摆放着刚蒸好的桂花糖藕和香气四溢的果品。瓷盘中的石榴籽犹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让人垂涎欲滴。阳台之外,院子里的金桂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盛开的桂花散发出浓郁的甜香,令人心旷神怡。
奶奶用那双历经风霜的苍老手指剥开柚子,边剥边讲述着年轻时在乡下拜月的古老习俗。她告诉我们,月饼要切成莲花状,寓意着纯洁和美好;柚子上则要插上三炷香,象征着家族的兴旺和团圆。而家中的表弟则兴奋地举着会发光的兔子灯笼,在屋子里四处奔跑。一不小心,他撞翻了茶杯,茶水在月光下流淌,宛如一条银色的小溪。
在这个现代化的城市里,传统的祭月仪式已经逐渐淡化,但母亲仍然坚持在中秋之夜准备一份特别的“五果”——苹果、柚子、石榴、枣子和葡萄。这些果品不仅代表着丰富的口感和香气,更是家人对平安、团圆、多子、早归和思念的殷切期盼。
当全家人围坐在阳台上,手捧月饼仰望明月时,我深深感受到这些琐碎仪式背后的意义。它们正是传统文化的生动传承,是家人间情感的纽带,也是我们对于历史和传统的珍视和尊重。在这个月圆之夜,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份温馨与美好,将这份传统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