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团块阻塞声门或气管,引发的窒息现象俗称“噎食”,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关于噎食的报道屡见不鲜。美国每年有4000多人因此猝死,成为猝死原因的第六位。令人担忧的是,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噎食患者被误诊为餐馆冠心病,从而耽误了抢救的最佳时机。阻塞气管的食物五花八门,常见的有肉类、芋艿、地瓜、汤圆等食品以及豆类等物品。那么如何预防噎食现象呢?一旦吃东西被噎住了,我们该如何应对?下面为您一一解答。
目录:
一、如何预防孩子吃东西噎住
二、吃东西噎住的急救方法详述
三、吃饭被噎喝水并非良策,警惕误区害命
四、吃东西常噎着可能是食道癌的早期信号
五、享受美食时也要注意安全
一、如何预防孩子吃东西噎住:
孩子的安全需时刻关注,大人应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避免孩子边吃边玩。当孩子嘴里含东西时,要确保孩子安静地坐下来。对于小婴儿,喂奶时更需大人在旁照料。绝对不要让孩子拿到容易吞咽的小物件,如玩具零件、气球等。避免让孩子食用大型、硬质、圆形食物,如热狗、花生等。
二、吃东西噎住的急救方法: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如果糖果、玩具小零件等硬而小的物品可能使孩子噎住,此时应使用哈姆立克法进行急救。首先曲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孩子的心窝,面朝下,用力拍打孩子的背部。如仍无法排出,可抱起孩子,头朝下,用力挤压心窝。一旦孩子呼吸困难、面色发紫,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并在其到达前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年糕、软糖等软而黏的食物,让孩子侧躺,尝试用手指拿出喉咙里的食物或进行催吐。哈姆立克法同样适用于成人哮喘发作或误吞异物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或成人,可使用中上腹部加压法、骑身推腹法或背部拍打法等进行急救。
三.吃饭被噎喝水并非良策:很多人认为吃饭被噎时应该喝水或拍背来解决,但实际上这是误区。正确的做法是应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并及时就医。喝水并不能解决噎食问题,反而可能加重情况。所以在面对噎食情况时,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遇到类似情况请及时采取海姆立克法进行急救并立即就医。切勿盲目采取错误措施以免耽误抢救时机。警惕误区害命!正确应对吃饭被噎的紧急情况!
进餐遭遇噎卡,正确处理是关键
当我们面对噎卡的状况时,首先要冷静观察。对于孩子,我们要注意其是否有呛咳、呼吸困难、嘴唇发紫或烦躁不安的迹象。切忌拍打孩子的背部,也避免用手指伸入其口腔取物。
若异物并未引发孩子缺氧,我们可以鼓励其用力咳出异物。如咳不出,应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其排出气管内的异物。一旦孩子出现憋气、烦躁、面色发绀等缺氧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自救。
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急救者需环抱其身体,一手握拳,将拇指侧紧抵住孩子脐部以上、胸骨以下的腹部正中线,另一手则握住握拳的手,快速按压其腹部,直至异物排出。而针对1岁以内的婴儿,则采用拍背压胸法进行急救。
预防孩子噎卡,我们也要注意日常细节:避免在孩子吃饭时逗弄或惊吓他们,不要让孩子在吃饭时玩玩具,并教导孩子细嚼慢咽。
食道警钟:频繁噎食或是食道癌信号
吞咽困难可能是食道癌的早期信号。与普通的吞咽困难相比,食道癌患者的吞咽困难有其独特之处:可能会自行消失并复发,且在情绪波动时尤为明显。患者还可能感受到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尤其在吞咽粗糙食物时更为显著。
随着病情的进展,吞咽困难症状会逐渐加重,并伴随吞咽疼痛。食道癌还可能出现其他信号,如进食时胸骨后轻微不适或疼痛、吃粗粮、热食或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等。若出现这些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检查。
预防食道癌,需调整生活方式。减少肉类摄入,增加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取,是有效的预防措施。食道癌高发年龄主要为50-70岁,男性患病几率较高,但这仍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因此预防应从生活细节做起。
商务应酬也要留心健康
在商务应酬中,为了表示礼貌,我们常常会比平时吃得更隆重、更精致。但这样的饮食往往容易失去控制。有时我们聊得兴起,便大吃大喝,忽视了健康。尽管有严密的饮食计划,但一到晚上的应酬场合,往往难以抗拒美食的诱惑。
实际上,我们的进食行为是由一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精密控制的。大脑底部的下丘脑作为脑部和消化器官的信息交换中枢,调节食欲并监控食物的摄入。当摄入的食物进入消化道时,消化道内的神经网络实时监控食物的总量和组成,并将信息传送到下丘脑。消化道内皮细胞能够感受营养成分的变化并传递信息到大脑。
暴饮暴食会打破身体的平衡,使消化道功能失调,下丘脑无法及时感知食物变化并发出正确的指令。这可能导致大量食物堆积在胃肠道中,难以消化。在享受美食的我们也要留意身体的反应,适量进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过度进食,会产生大量气体和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刺激胃肠道,容易引发急性肠胃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会相继出现,让人备受折磨。过快过多的进食还可能导致急性胃扩张,引发胃痛,甚至可能达到“吃多了撑死”的极端情况。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的健康警示。
大量进食会给和胆囊带来沉重的负担。消化液的不断分泌,会使十二指肠内压力升高,急性炎或急性胆囊炎的发病风险大大增加。这些器官的炎症病变带来的痛苦,难以言表。我们应该注意适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