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物使用,饮食都得忌
深入中医理论,使用中药时,患者应避免冷、辣、油腻、鱼腥味和刺激性食物。这些食品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甚至加剧病情。比如,感冒患者应避免寒凉食物,热病患者应避免辛辣油腻,溃疡和皮肤病患者则需远离鱼、虾、蟹等腥味发物和刺激性食物。服用某些中药时,还有特定的饮食禁忌,如常山忌葱、薄荷忌龟肉等。
当我们转向西医,合成化学物质的药物同样需要注意饮食的影响。大多数药物通过肝脏代谢,肝脏中的药物酶是代谢的主力。食物与药物酶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新陈代谢,甚至导致体内中毒或肝损伤。例如,葡萄柚汁会影响药物酶的作用,服用经肝酶代谢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红霉素类抗生素等)时,应避免饮用葡萄柚汁。柳橙汁也可能对药物代谢酶产生类似影响。
在过敏的发病机制中,组胺是一个关键物质。抗过敏药物的工作原理是与组胺受体结合但不产生活性,从而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当我们摄入富含组氨酸的食物时,会产生大量组胺,这时抗过敏药物可能无法有效竞争,导致药效减弱,出现头晕、胸闷等过敏症状。由于几乎每种蛋白质都含有组氨酸,过敏症状出现时,应限制蛋白质食物的摄入,特别是海鲜、奶酪、肉类、大豆等。某些药物和食物也可能导致组胺释放,如奎宁、维生素B乙醇以及水生贝壳类动物等,这些都会影响抗过敏药物的效果。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需要在用药期间注意饮食忌口,以保证药物的最佳效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