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女性健康 >

北京试点精神疾病康复模式

  • 女性健康
  • 2025-03-28 08:24
  • 来源:www.dataiw.cn
  • 女性健康

“为什么要服用精神类药物?”老师的问题引发了课堂上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在昨日万寿路社区的精神康复站内,近20名特殊的“学生”正在参与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

这是海淀“残疾精神疾病长期住院患者重返社区”项目的一次生动实践,旨在帮助精神病人重新融入社会。在这个特殊的课堂里,病人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通过一系列康复活动逐步了解并接受自己的病情,从而建立起重返社会的信心。

这个充满活力的康复中心自本月起正式开课,位于200多平米的活动室内。在这里,病人们可以通过上课、做游戏等方式进行康复性治疗。课堂上,志愿者们陪伴着每一位病人,通过看专题电视片、互动问答等环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和治疗药物的重要性。

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副院长李文秀表示,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康复站每周都会定期组织各类康复活动,包括互动性的休闲娱乐和智力游戏等。每次活动中,都会有一名志愿者陪伴在病人身边,以“康复日记”的形式记录他们的表现。医生会根据这些记录以及病人的病情进展,量身定制康复方案。

除了帮助病人们了解基本的康复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李文秀表示,康复站还计划逐步开设一些教授职业技能的课程,以帮助病人们在重返社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工作和生活。

在这个温馨的康复站内,有一个令人感动的例子。一位曾经在外企工作的病人,因其出色的英语能力被赋予特殊的使命。每周,他都会为大家上两次英语课,分享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或英语句子。这不仅帮助其他病人们提高了英语水平,更让这位病人重新找到了自信和价值。他的故事激励着其他病人们积极面对生活,相信自己也能重拾信心,走出阴霾。 (蒋彦鑫)

下一篇:没有了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