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凉时节,广州的食鱼热潮如期而至,这也让不少市民对鱼类的质量与安全问题格外关注。近期有报道称不法商贩对鱼类进行注水以增加重量,赚取更多利润,引发了广大市民的担忧。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在采访广州鱼类批发市场后了解到,整体状况相对良好,注水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小市场的鱼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冰冻鱼被注水的可能性远大于活鱼。
在市民季先生的经历中,购买黄花鱼时遇到的所有鱼类都是“八两重”,引起了他的怀疑。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对重量的需求而对鱼类进行注水。这种人为干预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可能影响鱼类的品质。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不仅仅是活鱼,一些冰鲜鱼也存在被注水的嫌疑。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冰鲜鱼的冰块快要融化时,不良商贩会往鱼肚子里面注水,然后再进行冰冻。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零售市场,而批发市场的管理相对较为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被注水的往往是高价鱼类。业内人士透露,像四大家鱼这样的普通鱼类价格较低,没有注水的必要。而那些每斤高达30元的冰冻鱼则最有可能被注水。
在购买鱼类时,消费者需要格外警惕。比如甲鱼,如果注水过多,其四肢和头部将无法缩回壳内,呈现出水肿的状态。注水后的鱼类由于细菌感染和水挤伤脏器,容易死亡。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甲鱼时,应该观察其是否能迅速翻身,以及四肢肌肉处是否有。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相关部门也在努力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由于小市场较为分散,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消费者自身也需要提高警惕,学会识别注水鱼的方法。
秋凉时节正是食鱼的好时节,但消费者在购买鱼类时需要格外小心。通过了解市场状况、掌握识别注水鱼的方法,消费者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享受到健康美味的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