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戛纳电影节上,大陆电影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三部作品——《活着》、《霸王别姬》和《鬼子来了》均有所斩获。命运却对这些佳作并不宽容。它们无一例外地遭到了禁播的命运。这一切的背后,存在一个名为广电总局的机构。在中国,广电总局是电影制作和发行的必经之地,任何影视作品都必须经过其审核才能与观众见面。而在审核过程中,广电总局也不甘示弱,时常对国外影片进行删减以显示其权威。
作为一个文化多元、民族复杂的国家,广电总局的存在确实有其必要性。有时候它的作用似乎被过度放大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在走红之际,往往也是其遭遇审查严格之时。广电总局虽然可以保护国产电影,但也有权力压制它们。一部成功的作品一旦受到广大观众喜爱,就可能遭到攻击,被指责各种问题。当有人提出异议时,广电总局往往会重新审查这部作品。
以《甄嬛传》为例,它在创下惊人的收视率后,有人开始质疑其价值观问题,担心它会误导年轻人。与此相对的是,美国的《教父》中的勾心斗角比《甄嬛传》更为严重,却并未见教坏观众。实际上,影视业内利用潜规则和手段打击竞争对手的勾心斗角,才是广电总局应该更加关注的。显然,《甄嬛传》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弹劾。
最近的例子是《武媚娘传奇》。我为其辩护并非因为其自身质量有多高,而是觉得其被禁的理由过于牵强。当时这部戏公映时大受欢迎,我就预料到类似的情况会发生。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我们就领略了广电总局的效率。有人以“非礼勿视,教坏小朋友”为理由,对《武媚娘传奇》进行阉割。在我看来,这部作品的错误不在于其“尺度大”,而在于它的过于火爆。因为火爆而被潜的还有《虹猫蓝兔》系列,这部作品甚至直接被禁了,原因竟然是“太黄太暴力”。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和客观的审视。广电总局的审核是必要的,但也需要更加公正和透明。对于作品的评价应该基于其实际内容和质量,而不是过于情绪化的反应或无理取闹的借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电影艺术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优秀的作品得以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