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似乎被赋予了“电影界的奥运会”的盛誉,但实际上,它的聚焦点主要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所代表的美国电影领域。尽管英国电影因其语言文化的亲近而常受奥斯卡青睐,但其他国家的电影作品在奥斯卡评奖中的参与度并不高。自1947年起设立的最佳外语片奖项,更多地是为了提升奥斯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个奖项的评选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种机制根据地域而非影片本身的质量来进行申报,这就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在某些电影大国,如法国和意大利,每年可能有众多优秀的作品,但由于名额限制,许多佳作无法获得提名。这无疑限制了全球优秀电影的竞争机会,使得奥斯卡在某些观众心中形成了“电影奥运会”的印象。实际上,由于跨国合拍电影的盛行,一部电影的国籍已经不那么容易确定。像以法国名义参展的土耳其语电影《野马》,以及代表香港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这样的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
在20世纪电影市场化的浪潮中,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大约是在2002年前后),中国的电影产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这一时期之前,中国的提名作品大多是制片厂精心制作的电影佳作,如《城南旧事》、《菊豆》、《红高粱》和《芙蓉镇》等。这些电影都是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代表了当时中国电影产业的最高水平。而在2001年,来自台湾地区的《卧虎藏龙》赢得了最佳外语片奖。虽然这部影片的制作背景复杂,带有美国的影响,但它的成功却直接激发了内地电影市场的发展活力。随后的几年里,一系列武侠大片如《英雄》、《十面埋伏》、《天地英雄》、《无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开始在奥斯卡参选电影中崭露头角。这些影片的成功不仅为中国电影赢得了国际声誉,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可以说,奥斯卡作为电影界的一个重要奖项,对于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尽管其评奖机制存在问题,但各国的优秀电影作品仍在不断努力,希望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与全球的电影人共同分享这一盛事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