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母亲节的庆祝并没有一个官方统一、广泛认知的特定日期。在中国丰富的文化背景下,与母亲相关的多个日期和传统,因地域和文化差异,有时被视作对“母亲节”的庆祝。
农历三月十八日,这一天被传为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女娲的生日。人们纷纷前往女娲庙,点燃香火,祭拜母亲,表达对母性的深深敬意和对母亲的无限感激。
农历四月初二,有一个提议将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以孟母作为代表形象。孟母,作为孟子的母亲,因她的教育和深远影响力而闻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母亲的典范。这个提议在2006年的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被提出,虽然未被官方正式确立为母亲节,但农历四月初二已经被一些人心怀感激地视为中国的母亲节。
再来到农历六月初六,有民间传统认为这一天是黄帝与嫘祖成婚的纪念日,嫘祖因此被尊称为中华儿女的母亲,同样也被一些人视为中国的母亲节。在这一天,女儿们会回到娘家,探望母亲,并送上精心挑选的礼物,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孝心。
农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又被称为中元节,原本是一个佛教节日,用以超度祖先和纪念逝去的母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节日逐渐演变,也被一些人融入了对母亲的庆祝。
农历七月十八,部分地区将西王母的诞辰日作为母亲节的庆祝。
虽然这些日期在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意义,但它们都反映出了中国文化中对母亲的深深崇敬和对母性的热烈庆祝,体现了中国人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