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分享了他的一个独特经历。他曾参加南方会议期间,入住的酒店大堂内,商场里闪烁的货品陈列吸引了他。本以为会是珠宝或其他稀罕物品,走近一看,却惊觉是制品。这样的经历,施贺德相信绝非孤例。在各类专卖点、普通商店和便利店中,广告无处不在,成了公司的营销策略之一。
随着全球对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的广告管控加强,零售点成为了广告的新阵地。从施贺德提到的数据可见,中国的零售户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几乎每250人便有一家零售点。这些零售点内的陈列和促销手段,与其他形式的广告、促销和赞助一样,都在无声地推销着死亡。
在此背景下,《世界卫生组织控制框架公约》明确要求全面禁止所有形式的广告、促销和赞助。国内现行的法律草案中仍存在对零售点广告的宽松限制。施贺德对此表示担忧,他认为只有全面禁止所有形式的广告才能真正减少使用。修订后的法律虽然对某些形式的广告有所限制,但仍未能与公约保持一致。尤其令专家担忧的是,现行法律并未明确禁止户外变相广告,这导致广告、促销和赞助继续危害公众尤其是青少年。
据统计,近四成的青少年注意到销售点的广告和促销活动,而年轻人的尝试吸烟行为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广告的影响。施贺德强调:“年轻人对营销尤为敏感,接触广告、促销和赞助的年轻人中有三分之一尝试吸烟。”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限制广告的影响力。
全国人大即将对限制广告的法律进行表决,这是中国的历史机遇。施贺德认为,中国可以借此机会成为世界控烟的领导者,向其他国家发出信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推销死亡都是不能被接受的。同时他也呼吁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性,除了个人的自控力外,社会的整体环境也对产生影响。在这次控烟行动中应承担起重要的角色。撤掉零售点里那些吸引人的广告陈列不仅可以帮助有愿望的人坚持,也将保护下一代人的健康。如同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那些诱人的广告也可能是无形的毒刃。只有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控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