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作为流动人口的主力军,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城市的境遇却并不乐观。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时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如今,更令人痛心的是,他们的子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以河南南阳邓州的农民工魏双恒为例,他的8岁儿子航航在郑州市建设路三小求学时便遭遇了一系列难题。孩子想要接受义务教育,不仅需要办理繁琐的手续,更需要进行莫名其妙的智商测验,甚至需要开具医院的相关证明。
说起9月3日送孩子上学的事情,魏双恒倍感委屈。孩子已经8岁了,由于不懂郑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上学的政策,已经耽误了一年。今年,他们按照政策规定,办齐了孩子入学的各种手续,被分到建设路三小报名。校方面试后以基础太差为由将孩子拒之门外,更建议他们去给孩子测定智商。
航航的入学测试环节令人不解,老师仅仅问了三个问题:“5加7等于几”、“在哪儿上的幼儿园”、“爸爸的名字叫什么”。这些问题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本应轻松回答,然而航航却回答得支支吾吾。测评老师因此建议家长带航航去测量智商,并指定到郑大一附院或儿童医院的专门检测机构开证明。
魏双恒坚信孩子的智力没有问题,只是可能没见过大场面,胆子小,面对陌生人紧张。他们带着航航到郑大一附院做检查,却得知医院无法出具诊断证明。
面对这样的困境,魏双恒只能带着孩子找到中原区教体局寻求帮助。工作人员出示了一份《2012年中原区小学招生工作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学龄儿童需要经过智商测试,并指出如果智商在45到79之间,原则上要到中原区育智学校就读。他们被告知,校长让孩子去育智学校,如果家长不同意可以到市级以上医院进行测试。这样的规定和做法令人不禁思考:难道农民的子女天生就一定比城里人的子女差吗?这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何时才能结束?
这个故事令人深感痛心,也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农民工及其子女境遇的思考。我们应该反思城市的教育政策,是否应该更加公平、开放和包容,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