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的情感:艺术之核心与《舌尖上的中国》的魅力
近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犹如旋风般席卷全国,这部作品的成功绝非偶然。在深夜的荧屏前,无数观众被这部纪录片深深吸引,垂涎欲滴的更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共鸣。许多观众甚至为之流下感动的泪水。
其实,《舌尖上的中国》无论从选题还是播出时机来看,都并非占据优势。它却出人意料地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这背后的原因究竟何在?
正如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这部纪录片所展现的不仅仅是食物,而是通过美食这一窗口,让观众看到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与食物的紧密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从挖掘竹笋、悬挂火腿、捕鱼,到揭开蒸笼热气腾腾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声响,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激动不已。这背后所体现的,是中国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传统的尊重。
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在不经意间产生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正是因为它真诚的态度和真实的力量。与许多空洞宣扬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作品不同,《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结合百姓生活,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只有真正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只有真正说服自己,才能说服观众。而这正是该片的成功秘诀。
在当今这个文化体制改革深入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化从业者面临着转型的挑战和创新的压力。《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即便是宏大的主题如“爱国主义”,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即便是对外传播中国形象,也应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即便是商业类节目,也可以实现艺术与经济的双赢。导演陈晓卿曾表示:“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这种真挚的情感正是艺术的核心所在。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这也是每个文化创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期待更多的文化创作者能够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用真挚的情感去创作让艺术真正地走进人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