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警惕食物中毒风险!营养师指出,近期感染性腹泻患者增多,居家食品保存不当及常吃生食是主要原因。为避免食物中毒,民众需牢记“新、手、分、高、低”五大原则。
夏日高温,细菌易滋生,食物中毒风险升高。营养师提醒大家,食物保存与烹饪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温度控制。超过70℃的高温可杀灭大部分细菌,因此烹煮食物时需确保熟透。未煮熟的食物应尽快食用,若无法立即食用,应存放在5℃以下或60℃以上的环境中。
近日,大林慈济医院收治了一名因食物中毒而患感染性腹泻的女患者。据了解,该患者因食用未煮熟的食材而导致沙门氏菌感染。营养师特别强调,夏日饮食应避免生食,海鲜和肉类等食材都应煮熟后食用。
为了防范食物中毒,营养师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多闻味道:如果食物出现异味,应立即丢弃,不要尝试食用。
2. 选购新鲜: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新鲜度,检查制造日期和有效期限,避免购买过期食品。
3. 常常洗手:烹调前后、用餐前要用肥皂和温水洗手,确保手部清洁卫生。
4. 食物处理:剩余食物要妥善保存,并尽快放入冰箱或冷冻。再次食用前需加热至沸腾,以确保杀灭细菌。
5. 生熟分开:厨房应准备两套刀具和砧板,分开处理生、熟食,避免交互污染。生食与熟食不宜存放在同一冰箱或储藏柜中,若需存放同一地点,熟食应放在上层。
营养师提醒广大市民,预防食品中毒要注意“新鲜、清洁、分开放置、高温烹调、低温保存”五大原则。购买食品、准备餐食和在外用餐时都要特别小心。误食大量细菌、病菌可能导致严重的呕吐、腹泻等症状,因此务必注意自身与家人的用餐安全。
随着夏季的到来,温湿度适宜细菌繁殖,市民需提高警惕,遵循营养师的建议,确保食品安全。在享受美食的也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