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上海火车站的广北站热闹而有序。尽管城市的大街小巷已经沉睡,但这里却是一片繁忙景象。陈刚(化名),一位刚刚抵达上海的打工者,背着双肩包,拎着手包,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走进秩序井然的休息区。这是他的首次上海之旅,经历了长达27个小时的旅程后,他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和他一样的旅客们,有的刷手机,有的靠墙休息,等待第一班地铁或跨省公交的发车。这是春运期间上海火车站独有的景象。南北广场地下空间灯火通明,整齐排列的小板凳、售卖的泡面、免费的热水和充电插座,构成了这个深夜里的临时避风港。
随着新年的到来,陈刚在老乡的带动下决定来上海打工。他期待在这里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方式。凌晨一点半,他乘坐的加班火车抵达上海站。尽管寒风凛冽,气温接近零度,但在车站广播的指引下,他走进地下一层的临时休息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这个安置区,不仅有地下休息区,南广场还搭建了室外大棚供乘客休息。为了防止客流过大,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设置清晰的标识、提供免费的开水和热水等。旅客们在这里安静地等待,有的玩手机,有的睡觉,有的则聚在一起聊天交流。
徐先生已经在浦东工作多年,他选择在火车站过夜。他表示虽然打车更实惠,但考虑到滞留旅客众多和方便性,选择在这里过夜更为合适。对于公安派出所的民警来说,保障春运加急加班列车启动后深夜滞留站区的旅客安全已经成为常规工作。早在今年春运开始之前,他们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除了室内安置区外,上海火车站南广场的地面还搭建了温室和蛇形通道以应对极度滞留的客流。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应对恶劣天气的预案,同时利用各种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客流和安全隐患。这个临时的庇护所不仅为旅客提供了温暖的休息环境,也展现了上海作为一座友好城市的形象。城市脉动:深夜的上海站春运现场纪实
深夜零时,轨道交通的喧嚣渐渐归于平静。强生公司的出租车司机王丽萍和约翰逊响应公司号召,在上海站接客。火车站广场的广播里不断传来引导信息,夜班警察在广场上来回巡逻,整个站区弥漫着浓浓的春运氛围。近年来,得益于警方的努力和社会治安的改善,站区的治安环境明显好转。尽管如此,警方依然不敢懈怠,部署了足够的警力,确保每一位对上海充满希望和奋斗的人都能安心地踏上归途。
站区如何保障滞留旅客的安全?临近凌晨五点,地铁3号线上海站的大门缓缓开启。陈刚、老徐和其他乘客踏上地铁站的征程。虽然今天凌晨没有出现大的返程客流,但短时间内涌向地铁站的集中人流也存在安全隐患。警方和轨方早有准备,提前驻扎在地铁入口处管理现场秩序。多年来春运安保经验的累积使得乘客变得越来越有秩序意识。即便大家非常疲惫,但仍然会自觉排队,需要民警出面解决的纠纷越来越少。
轨方更是提前上岗,严阵以待。上海公安轨交总队的警长沈东郓笑称自己每年春运都上的是“早早班”,每日凌晨就要到岗。他需要根据数据和现场情况预判瞬时进站客流量,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乘客安全有序进站。近年来,随着铁路安检的严格和乘客对禁燃规定的熟悉程度提高,违规携带物品的现象已大有改观。在极端大客流的情况下,轨方也有保障预案以快速提高进站安检效率。随着人流的流动,旅客陈刚走进换乘通道走向地铁站台。对他来说,漫长的来沪之旅即将结束,新一年的打拼即将开始。此刻的上海站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城市奋斗精神的缩影。这座城市的脉动与每一个归家者的心跳紧密相连共同奏响着新春的序曲。此刻的上海站见证了无数奋斗者的辛劳与坚韧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包容与温暖。栏目主编王海燕通过邬林桦的报道为我们带来了这些生动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运中的上海不仅仅是一座快速运转的城市更是一个充满温情与活力的家园。同时提醒广大旅客关注上海春运返沪通知遵守来沪人员规定确保顺利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