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家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兴衰史
一、关于机构的基础信息与背景
回溯到2004年7月9日,一个以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和自考助学为业务核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应运而生。其初始注册资金高达2965万元,法定代表人刘照敏,且在河北省民政厅登记管理。这家机构曾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梦想与期望,一度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学府路196号的土地上蓬勃发展。
二、警示灯下的法律风险与现状
好景不长。到了2025年3月14日,该学院已经注销。并且,在这段期间,该机构卷入多起法律诉讼,涉及租赁合同纠纷、合同执行等案件,累计执行标的金额高达274万元。更令人瞩目的是,它在2018年11月13日被限制高消费,最终在2018年12月4日结束了本次执行程序。如今,这家学院的登记状态已显示为“注销”,公众尚未查询到其恢复办学的任何公开信息。
三、深入挖掘,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该机构的办学资质存疑。考虑到其频繁的法律纠纷、被执行记录以及已注销的状态,公众在对其历史办学资质及合法性进行核实时应格外谨慎。为了避免混淆,需要与其他正规高等院校如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明确区分。
此篇内容全貌,基于该机构的公开登记信息及法律记录,未涉及其他网络搜索结果。对于这样一家曾经繁荣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其兴衰史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追求教育梦想的合法合规经营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希望广大求学者在选择教育机构时,能够擦亮双眼,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