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测量用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的核心组件,主要负责电压、电流信号的转换及误差控制。其技术规范与检定流程遵循严格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以下是关于互感器技术规范的详细解读。
一、分类与技术标准
电流互感器作为电力测量的关键设备,其技术标准依据《JJG 1189.3-2022》进行检定。该标准适用于额定频率为50Hz/60Hz的电力电流互感器,覆盖了一次电流范围的广泛应用。与旧规程JJG 1021—2007相比,新标准增加了对额定电流1%点误差的量值传递要求。尤其是S级电流互感器,在额定电流的1%-120%范围内,必须满足更高的误差限值要求。
对于电压互感器,《JJG 1189.4-2022》明确了额定一次电压不超过36kV的电力电压互感器的检定要求。数字化测量系统的引入极大提升了测试效率。新规定不仅增加了对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的详细指标,而且还设立了更严格的误差限值。
二、误差限值要求
电流互感器在额定负荷的25%-100%、额定功率因数下的误差限值,符合表1的严格规定。例如,0.1级的电流互感器在额定电流的20%时,比值差不超过±0.4%,相位差不超过15’。电压互感器在额定电压的20%-120%范围内的误差限值也有明确的规定,如0.5级的电压互感器在额定电压80%时的比值差限值为±0.5%,相位差不超过20'。
三、检定条件与方法
检定电流互感器需要使用比被检设备高两级的标准电流互感器或工频比例标准器。对于电压互感器,则需要同级或更高精度的标准器。标准装置的误差应不大于被检设备的1/3。试验环境要求温度范围在10℃-35℃,湿度≤80%RH,并避免强电磁干扰。电流互感器的校验流程包括覆盖多个检定点,通过误差测量系统记录比值差和相位差。电压互感器则采用三相试验导体模拟不同运行环境,结合先进的量子互感器校验仪进行高精度误差分析。
四、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力测量用互感器不仅广泛应用于电力计量、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监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新兴技术如量子互感器和自动化测量技术的出现,为互感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量子互感器通过量子效应提升测量精度,支持实验室和现场误差校验。自动化测量技术则基于单片机系统,实现煤矿电流互感器的输入输出变比自动测量,并集成信号调理与无线通信模块,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关键注意事项
在实际应用中,铭牌标注是互感器检定的关键依据,需按照铭牌参数进行检定。对于额定负荷电阻低于0.2Ω的电流互感器,需要明确其下限负荷。新规程还增加了稳定性测试的要求,以确保互感器在长期运行中的误差稳定性。
通过遵循上述规程和技术迭代,电力测量用互感器的精度和适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