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
5月16日下午,大连市的新闻发布会上,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曲刚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大连市疫情防控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的动态。
自5月17日起,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全面启用。这一决策的背后,是为了及时排查和发现疫情潜在风险,确保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行。
回溯到“五一”小长假后,为了应对人员流动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大连市决定从5月5日开始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广大市民积极配合,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市民素质。
考虑到市民的便利性和社会成本,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居民原则上每周都应进行一次核酸检测。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如局部疫情,市防指将迅速调整核酸检测方案,确保及时应对。
“e大连”APP作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将在每次采样后第5天提醒下次采样时间。对于那些超过7天未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员,“e大连”通行码将变为“灰码”,以提示风险。一旦转为“灰码”,市民只需就近到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采样,即可恢复“绿码”。
目前,全市共设置了2300余个固定点位及部分流动点位,以方便市民就近及时检测。各区市县根据实际服务人口、人流密集度及机关企事业单位情况,完善了核酸采样点布局,努力实现“步行15分钟,排队等候不超过20分钟”的标准。
关于检测时间,常态化核酸检测原则上相对集中在每周二、周四、周六进行。这一安排是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的传播特性,旨在提高检测敏感性、时效性,并最大化发挥风险预警作用。
在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频次上,每人每周进行一次筛查是当前的策略。这是一种社会风险排查措施,旨在平衡风险预警效果和社会成本。
在采样前,市民需出示辽事通健康码或前次采样的采样卡。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市民,如出行、就医等,可到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采样检测。
大连市正在采取全面的措施,确保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更是对他人健康和社会安全的负责。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大连的安全、和谐作出贡献。关于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与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事项
针对某些特殊群体,如高龄长者、卧病在床无法自行行动以及3岁以下的婴幼儿,他们的核酸检测需求有着特别的关注。这些行动不便的居民,若无法亲自参与核酸检测,其共同居住的人则必须按照规定参加检测。这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对他们生活的守护与关怀。共同居住的人们有责任为他们带去一份安心,确保在特殊时期,他们的健康得到保障。
而对于重点人群来说,由于其检测频率和风险与常态化核酸检测人群存在差异,因此更应遵循原有的管理渠道和模式进行检测。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更是为了保障整个社会的安全与健康。重点人群的检测工作需更为细致与严谨,确保防控工作的有效进行。
常态化核酸检测是我们共同面对疫情的重要措施。它如同我们的“护身符”,为我们及时发现病例提供了有力手段。每一次的检测都是对自身的健康保障,也是对社会的责任承担。在这里,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常态化核酸检测,积极出示市民通行码并配合查验。让我们一起携手,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线,保护我们城市的家园。每一次的配合、每一次的检测,都是我们对抗疫情的共同努力,是我们守护防控成果的不懈追求。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守护家园的安全与健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