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女性健康 >

吃补不要吃进重金属!牢记问闻握拨尝漂望7字诀

  • 女性健康
  • 2025-05-28 10:30
  • 来源:www.dataiw.cn
  • 女性健康

台湾民众对滋补养生的热情高涨,反映在中药材的进口数据上,令人惊叹。根据卫生福利部中医药司的统计数据,全台湾在短短105年间共进口了高达3万1千352公吨的中药材。这也引发了公众对中药材质量,特别是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担忧。

在此背景下,台湾的中药材边境查验制度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自2012年8月起,卫生福利部针对进口中药材实施了严格的查验制度,确保只有经过合格检验的中药材才能进入市场。针对大多数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还有食品查验办法以及产品后市场品质监测计划等层层把关,确保了市面上流通的中药安全。

尽管有制度保障,但公众在选购中药材时仍应谨慎。对此,周宗翰中医师给出了七个建议,被称为“问闻握拨尝漂望”的挑选原则。这些原则涵盖了从选购到辨识药材质量的各个方面。

“问”是指在购买中药材时要选择有信誉的商家,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质量有问题的药材。建议民众在购买中药材时多打听、多询问,选择持有“行政院卫生署号码”执照的店家购买,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闻”是指通过药材的气味来辨别其质量。中药材通常有其独特的香味,如果出现没有味道或过度不自然的香味,那就可能药材品质有问题。尤其是经过二氧化硫处理的药材,即使冲洗也无法去除其中的异味和药效。

接下来,“望”是指观察药材的干燥度、脆度、颜色、有无发霉、虫蛀等现象。颜色过于鲜艳或纯白无瑕的中药可能经过硫磺熏制或添加了漂白剂,需要谨慎购买。

然后是“握”,通过握取药材感受其质地,新鲜的药材应该是干燥的,不会有湿黏的感觉,也不会有虫蛀的现象。

“拨”是指用手触摸、拨弄药材,了解药材的质地和纯度。有些好的药材可能外观并不美观,但质地和纯度都很棒。

“漂”和“尝”也是辨别药材质量的方法。漂洗可以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尝试一小部分药材可以感受其口感和药效。

遵循这些原则,公众可以为自己和家人选购到更安心、更安全的中药材。虽然台湾在保障中药材质量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公众仍然需要保持警惕,谨慎选购,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鉴别中药材,避免健康风险,记住“问闻握拨尝漂望”七字诀!

购买中药材时,我们往往面临着真伪难辨的问题。如果药材的外观零碎不完整、颜色过于深暗或有斑点,就需要警惕是否买到了假货或劣等货。这时,我们需要运用七字诀来鉴别中药材,保障自身健康。

一、“问”:在购买中药材时,不妨先向卖家询问药材的产地、采收年份等信息,有助于判断药材的真伪和品质。

二、“闻”:通过嗅觉辨别药材是否新鲜。如果药材有油臭味或其他异味,可能是存放不佳已变质,就要谨慎购买。

三、“握”:把握药材的干湿程度。过湿的药材容易发霉,影响药效。

四、“拨”:拨动药材观察其质地,若药材出现掉色、染色的情况就要小心,这可能是不良商家为了掩盖药材的真实颜色而进行的处理。接下来,如果店家许可,取一小块药材直接尝尝看。若有油臭味或是恶心反胃的感觉,同样要当心药材存放不佳已变质。

五、“漂”:中药材在烹煮前一般不需清洗,若担心有灰尘,可稍微漂洗去除表面脏污及可能残存的农药。但不要浸泡,因为中药材都经过特殊的干燥或炮制方式,泡水会使药性流失。

六、“望”:通过观察药材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来鉴别药材的真伪和品质。

周宗翰中医师提醒,对于中药的使用,我们不应该一次购买大量的中药材“囤货”。在潮湿闷热的台湾,中药材大多保存不易,除了怕潮湿发霉,也怕长虫。如果购买过量坏掉也看不出来,不慎吃下不仅无法补身,还可能加剧身体不适。建议适量购买,吃完再买。

《吃补不要吃进重金属!牢记「问闻握拨尝漂望」七字诀》这篇文章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鉴别中药材,避免健康风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牢记这七字诀,保护自身健康。我们也要理性看待中药的使用,不要盲目跟风“囤货”,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健康隐患。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