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池水中畅游,是我们夏日消暑的热门活动。你是否意识到,那些看似清澈的水域,可能潜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健康隐患?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娇嫩的耳部器官来说,游泳池的水,如果不注意保护,有可能成为侵袭我们耳部的隐形杀手。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大自然的湖泊还是人工的游泳池,其水质都可能受到病菌和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当我们游泳时,如果不注意保护耳朵,池水中的病菌就可能悄悄侵入,给我们的耳部带来各种疾病。
游泳时耳朵进水,是一件再常见不过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当游泳者发生呛水时,带菌的水会经过咽喉部位,直接进入中耳。中耳,位于外耳与内耳之间,像一个空腔。其中有一个叫做“咽鼓管”的器官与我们的鼻咽部位相连通。一旦呛水发生,致病菌就会随着水流进入中耳,引发感染。对于那些曾经患过中耳炎,鼓膜有穿孔的患者来说,游泳池中的污水依旧会进入耳道,引发感染,导致中耳炎复发。这时,耳道流脓就成了常见的症状。为了防范这种情况,建议在游泳前用棉花将耳道堵上,防止污水进入。
人体的外耳道还有一种叫做耵聍的成分。它具有保护耳道的作用。当游泳时污水进入耳道,耵聍可能会吸水膨胀,引发不适。而有些游泳爱好者喜欢掏耳朵,这可能会严重损伤外耳道的皮肤,引发急性化脓性炎症,导致弥漫性外耳道炎症。
为了保护游泳爱好者的耳部健康,防止污水感染引发的各种耳病,我们在游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尽量避免在污染严重或长时间未换水的游泳池游泳;耳部有疾患的游泳爱好者在发作期间最好不要游泳;第三,游泳后不要用力洗鼻涕,以免引发耳部疾患;第四,如果因耵聍被水浸泡发生膨胀引发耳部肿痛,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不要自行乱掏耳朵。
游泳后一定要用干净的水清洁身体,保持皮肤的清洁。如果出现耳部不适,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治。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小症状,因为它们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疾患。保护耳朵,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