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在外省务工的农民向记者反映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参加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一旦在外省生病需要住院,面临的却是报销难的问题。这些“参合”农民工面临着一个困境,那就是报销费用必须回到参保地,这不仅费时费力,还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有些小病因为来回奔波的成本太高,他们甚至选择不回去报销。
在湖南,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和农民工输出大省,有1200万农民在外务工,其中七成农民工面临这样的问题。以湖南汉寿县坡头镇群英村的梁美英为例,她和丈夫在广东打工,今年2月份在广东做了手术,花费了6000元。当她试图报销这笔费用时,被告知必须回到参保地。她无奈地说:“我正在为报销而奔波,身体还未恢复,又放心不下家中的孩子。如果能在外地直接报销,不知会省去多少麻烦和成本。”
湖南省卫生厅合作医疗处处长王兵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目前外省务工人员在外省生病住院后,需要个人先行垫付医疗费用,不能在医院直接完成实时结算。出院后,他们需要准备各种报销清单回到参保地报销。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存在个人垫付多、报销周期长、就医监管难等问题。还存在一些“骗保”行为,一些人试图套取新农合基金。
据统计,我国新农合参合人数已经超过了8亿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外省务工。这些“参合”农民面临着在外省看病住院时遭遇的“垫支”、“跑腿”、“排队”等难题。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不少人大代表提出了解决方案,新农合跨省即时结算机制。这将为在外省务工的新农合病人省去不必要的交通费和时间成本,为他们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
为了真正实现这一便捷的目标,和相关机构正在积极努力,推动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和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在外省务工的农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不再为报销问题而奔波。这不仅是对农民工的福音,也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