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药房背后的隐秘:医生变身为“药托”
在繁忙的大连火车站附近,某药房的市民张先生遭遇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他走进药房,本想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却发现所谓的“坐诊医生”更像是在推销药品。张先生的疑惑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深入调查。
一场关于医药的“暗战”悄然上演。在这个看似寻常的零售药店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惊讶的秘密:那些被称为“坐诊医生”的人,实际上在充当药企的“药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推销药品,赚取回扣。
孙云霞,一位曾在大型医药连锁超市工作的执业药师,毫不避讳地揭露了这一切。她透露,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药店必须有执业药师指导购药,这本是方便市民的福利,但在某些人眼中,这却是一个牟取利益的“商机”。这些驻店的执业药师经过包装,摇身一变成为“坐诊医生”,他们的职责不再是提供专业的医疗咨询,而是为药企推销药品。
那么这些“坐诊医生”究竟是何方神圣?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他们虽然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但在某些药店里,他们更像是企业的药品推销员。他们以医生的身份出现在药店,通过询问患者的病情,然后在没有任何标识的纸片上写下药品名称,引导患者到指定柜台购药。甚至在一些小药店,他们会直接带领患者到药架前取药。
以大连火车站附近的某药房的坐诊医生严某为例,他每月需要完成厂家设定的500盒呼吸系统药品的销售任务。完成任务后,每盒药品还有2.1元的提成。在药企任务量和提成的双重诱惑下,这些名义上的药店咨询医生,实际上已经成为企业的药品推销员。他们比普通的药托更具欺骗性,因为他们拥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更容易让患者产生信任。
这一系列的揭露令人震惊。在追求利益的这些药店和药企似乎忘记了医生的本分——救死扶伤、服务患者。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败坏了医德医风。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监管,保障患者的权益,让医药市场回归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