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康桥镇康花新村,正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血铅超标危机。这个看似平静的社区,正被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困扰。饮用水源污染问题尚可通过购买外地产品解决,但当空气也受到威胁时,居民们陷入了无处可逃的恐慌。
7月初的一个突发事件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一名幼儿突然出现不适,经过检测证实为血铅超标。随后,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进行检测,发现不少孩子也面临同样的困境。据浦东新区卫生局统计,截至9月22日,已有34名儿童被发现血铅超标。他们的年龄都在六岁以下,其中部分孩子的血铅含量已经超过了危险水平。
在这样一个被标榜为国际大都市、充满生活活力的上海,大规模的血铅超标事件令人震惊。这个事件不仅让受害孩子的家庭深受困扰,也揭示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隐藏的环境问题。
小雨是其中的一名受害孩子,她只有两三岁,却已经饱受血铅超标的折磨。在上海市新华医院,她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接受治疗。病房里,小雨趴在窗户上往外看,手臂上打着小小的夹板,上面固定着输液用的胶皮管。她的妈妈给她买来画图板,陪她画画,试图让她安静下来。
小雨的主治医师、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环境医学研究室主任颜崇淮介绍,这些孩子的血铅含量都已经超过了安全标准。铅是一种毒性极大、累积性极强的重金属,对孩子们的智力和身体发育产生严重影响。经过静脉输液的驱铅治疗后,孩子们的血铅指标明显下降,但治疗过程并不容易。连续五天五夜的输液治疗只是排铅的第一阶段,之后还需要回家调理两个月,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治疗。这样的治疗过程通常需要重复两到三次。而且,排铅治疗可能会有副作用,对孩子们的肝、肾造成一定损伤。
居民们反映,现在带孩子去市里医院查血铅,即使有能力检测,一般也会推到新华医院。而且,孩子们在新华医院的检测结果与社区医院委托的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据居民自发统计,康花新村去艾迪康检测的43名儿童中,有33人超标;而去新华医院检测的53名儿童中,也有29人超标。
那么,这些孩子的血铅究竟从何而来?康花新村周围林立着各种工厂,如电池厂、钢球厂、香料厂,甚至垃圾焚烧厂。这些工厂是否成为了孩子们血铅超标的元凶?目前尚无法确定。但这一事件已经引起了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正在展开调查,并采取措施保护居民的健康。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确保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