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指引下,中国正大步迈向积极控烟的行列。北京市卫生局已明确目标,至2015年底,全市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将实现全面禁烟,展现出一个清新、健康的生活环境。
生命之息,源于心肺。这两大器官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在极端环境下,人们可以长时间不进食、不饮水,但一旦无法呼吸到新鲜的含氧空气,生命便岌岌可危。
个体的健康状况,既受先天遗传的影响,也与后天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息息相关。当前的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对国人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肺癌更是高居癌症死亡的首位。在临床实践中,许多原本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病人,最终并非因原发病而死亡,而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并发症。
这一现实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两条真理:保持空气清洁的重要性远超过食物和饮水;人的一生中,保护、善待、锻炼自己的肺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实现这些理念,控烟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向公众普及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知识至关重要。作为呼吸科医生,我选择了控烟作为我传播健康知识的重点。
我国的吸烟率居高不下,超过70%的疾病与吸烟有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吸烟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不吸烟的人几乎不患肺鳞状上皮癌,而每日吸烟20支的人,20年后的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8.46倍。甚至孕妇吸入二手烟,也会导致婴儿早产率和猝死率增加。中的对实验动物有致命的影响,长期吸烟的危害更是不言而喻。
依赖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作为医生,我深知亲手直接挽救的生命有限,但我坚信,如果大家共同努力,减少我国的烟民数量,哪怕是减少10%(3500万人),也能间接挽救无数生命。
我国的控烟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阻力,有人甚至称之为失败。我们必须认识到,依赖是一种疾病,需要我们的同情和理解。控烟工作应该是投入最小、获益最大的事业。任何从事控烟工作的人,都在做一件积德行善、造福社会的大事。
“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的涵义远不止是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那么简单,它还包括禁止在公共场所进行广告、促销和赞助,禁止向青少年出售。这是一个全面、深入、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一个健康、清洁、无烟的环境。因为生命的每一刻都离不开新鲜的空气,离不开健康的肺。